《罗马书》第十四讲:担代与接纳
- 罗马书
- 2021-07-18 18:59
■ ■ ■ ■ ■
开始祷告
天父上帝,我们满心地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我们感谢你的大爱,我们感谢你将福音的计划,藉着《罗马书》向我们清晰地阐明。主啊,我们在今天继续学习《罗马书》第14章时,我们恳求圣灵帮助我们有一颗宣教的心,也有一颗平和的心。我们献上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主题经文: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罗15:1-2
1
总结与回顾
保罗写《罗马书》,背后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他希望能够到罗马去传福音。在《罗马书》中间,他表达了自己这种迫切的愿望。人未到心先行,那么这一部福音书向我们展示了在审判的框架之下,上帝如何叫一个人因信被称为义人。在这个框架之下,他又花了许多的时间在第3、4、5章来解释上帝因信称义的计划是怎么安排的。
第6章、第7章、第8章来谈到我们如果接受福音,我们的人生会有怎样的改变,特别是第8章谈到上天为我们预备了怎样的帮助,无论他是来自基督,来自圣灵还是圣天使。有这么好的信息和这样宏大的恩典,为什么作为上帝子民的以色列民,反而拒绝了福音呢?
所以他在第9章、第10章、第11章花了三章的篇幅来谈以色列人,上帝对他们是如何的恩待,而他们又是如何的拒绝。上帝的拣选并非是拣选某一个人,而是在创世之前就把人类在基督里作了拣选,迫切的盼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永生。以色列民各人作了选择,许多人拒绝了上帝的恩典,但上帝并未因此放弃他们,福音传到外邦也要激发他们发愤,重新接到上帝福音的树根上来。
在这样的陈述之后,保罗再告诉罗马的基督徒,也借此向全宇宙的基督徒发出呼吁,我们要将自己献上,他是从个人,从我们基督徒之间的交往,谈到我们和社会、和政府,在各个方面应当怎样去做,怎样过一个心意更新而变化的人生,怎样不断地去察验上帝的善良,纯全和可喜悦的心,用爱去完全律法。保罗告诫我们: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应当带上光明的兵器,披戴主基督,不为肉体去安排。
2
接纳信心软弱的人
说到肉体的问题,在第14章自然就转向了我们的吃、喝、我们是怎样度日的。第14章也是常常被误解的一章,所以我们在这一章会放慢脚步,去一节一节的进行分解。
(罗14:1-3)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上帝已经收纳他了。
这里所说的‘信心软弱的’,实际上是指有些人精神敏感,他的心特别敏感。我们在生活中会看到有一些人大大咧咧,而有一些人是谨小慎微,有一些人对待任何事情都非常的敏感。保罗说就是这些敏感的人你们也要接纳,不要去辩论。有些人在吃的问题上,认为百物只要是上帝给我们的,可以吃的东西那都可以吃,但是这些很敏感的人(在罗马这样一个拜偶像的地方),他们就只吃蔬菜。
保罗不是在这里谈素食不好,他没有在谈这个问题。他是谈在罗马这样一个背景之下,那些比较敏感的人,他们的一些举动,因为下面他还会进一步来谈我们到市场上买东西,要注意什么,所以很明显它有一个历史背景在这,他这封信是在哥林多所写,写给罗马的人,那么在哥林多书里面类似的情况也有出现。
(林前10:25-26)凡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在《哥林多前书》第10章,他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吃的问题和拜偶像之物的问题。因为有些人比较敏感,在市场上买东西就会问一问这个东西有没有祭过偶像?保罗说你别问那么多了,只要是洁净的,当然保罗有个前提,不洁净的东西绝对不能吃,如果是上帝允许我们吃的,那么你不要问的太多。
(林前10:27)倘有一个不信的人请你们赴席,你们若愿意去,凡摆在你们面前的,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当然范围还是指着可以吃的洁净的食物。(林前10:28)若有人对你们说:“这是献过祭的物”,就要为那告诉你们的人,并为良心的缘故不吃。如果是有人跟你说明了这个是祭过偶像的,你就要停下,为什么?因为你吃的话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误的印象,好像能够拜偶像之物也可以吃,虽然它是洁净的。但是如果有人跟你说明,还是应该避开。
回到《罗马书》,这样在吃的问题上面,吃的人不可以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也不要轻易去论断那些吃的人。
这些问题作为一个普遍的原则,我们在今天依然应当去奉行,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在此说明,今天的食物和2000年前的食物有很大的区别。即便是洁净的食物,那么由于人类做的转基因、农药等等,即便是洁净的,甚至于是蔬菜水果,我们都得谨慎小心。这里不是在争论肉食和素食,今天讨论的重点是,什么样的食品对我们更加的健康、无害。
3
不可论断人
(罗14:4)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所以,一个非常小心、很敏感的人,你不要去论断他,应该去接纳他,去包容他,去关爱他。
第5节保罗把食品问题转开,转到日子和节期的问题上。(罗14:5-6)有人看这日比那日强,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样,只是各人心里要意见坚定。守日的人是为主守的;吃的人是为主吃的,因他感谢上帝;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的,也感谢上帝。
我们看到在基督教界出现了一些节日,比方说最近4月份刚刚过的复活节、受难节,那么这些节日《圣书》里并没有明文规定,说我们必须守这样的节期。但是如果一些人为此而纪念主,这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一些人要守节,一些人不愿意过这样的节日,如圣诞节,那么我们不必在这些事上做太多的争辩。这些事情个人心里意见坚定就可以了,你知道你为谁而做就行了,守日的人是为主守的,不守的人也是为主不守的,吃的人是为主吃的,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的,所以都要感谢上帝。
但是这个日子不涉及到安息日,因为安息日是十条诫命之一,是上帝的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犯罪,这是上帝的命令。当人的意见要起作用的时候,那么通常是上帝在此没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在《哥林多前书》第7章也可以看到保罗行事的原则,(林前7:25)论到童身的人,我没有主的命令,但我既蒙主怜恤能作忠心的人,就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你们。我们谈自己的意见的时候,若是上帝没有启示的地方,我们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如果有上帝明文的旨意、诫命,那我们只有一个义务,就是遵守。
所以《罗马书》第14章的第5节、第6节,这两节经文不可以把它误用。认为星期天和星期六,或者说现在所谓的“主日礼拜天”和安息日是同等重要,它是不一样的,有一个日子——安息日,是耶和华赐福于这一天,定为圣日;而另外的那个日子没有上帝特别的赐福把它分别出来,它与其它的日子都是一样的。
4
或活或死,都要为主
(罗14:7-8)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这两节经文可以说是非常坦荡,非常的深奥,是对人生最美好的总结。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我们都是为主。那么特别是在我们遭遇各样的患难,像今天世界所面临的这些新冠疫情,或者将来还有什么其它的灾难,或者难以预料到的一些意外。如果我们的人生,为主而活、为主而死,那(这些事情)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都不重要。所以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做出明智的决定,我们或活或死都是为了主。
(罗14:9-12)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你这个人,为什么论断弟兄呢?又为什么轻看弟兄呢?因我们都要站在上帝的台前。经上写着:“主说:'我凭着我的永生起誓,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向我承认。”这样看来,我们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上帝面前说明。保罗在这里又把我们拉回到审判这样一个主题,我们或活或死,我们人生的每一件事情,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对上帝有一个交代,因此我们不需要去轻看别人,或者论断人,因为我们不够资格,我们不了解所有的情况,不知道他人所有的经历,唯有上帝能够了解所有的背景,所有人内心真实的想法,他的动机,他或者是被迫,或者是故意等等,这一切人是看不透的。
5
不可使人跌倒
保罗下面继续来说这个概念,我们不要去彼此论断。(罗14:13-14)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我凭着主耶稣确知深信,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惟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这里的‘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是指那些洁净的食物。洁净的食物你认为它还有不洁净,那就是你个人的看法。那么一个不洁净的食物,即使你认为它洁净,它也不可能是洁净的,所以这里的‘凡物’不是指所有的食物,而是有一个范围,是指本来就是洁净的食物。
(罗14:15-17)你若因食物叫弟兄忧愁,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经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败坏。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毁谤,因为上帝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所以保罗劝诫我们,不用在食物上面,把它作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测试的大问题,让人跌倒。上帝的国不在乎吃喝,而更多的是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
多年前我讲过一个故事,在印度有一个传说,印度有一位神灵叫做“奎师那”,他有一天来看望他的朋友,他朋友正好在睡觉,“奎师那”就来到他的身边,他突然一起来,看到“奎师那”来了非常高兴,于是就拿香蕉给他吃,结果他剥开香蕉,因为人太兴奋了,结果香蕉掉到地上,把香蕉皮递给他吃。“奎师那”看到他的朋友这样,毫不迟疑的就把香蕉皮接过来吃了,因为他看出朋友喜爱他的到来,他注重了他的这份心。我想这个故事中间的道理,我们都可以去体会。有爱在其中,食物会变得更加的佳美;没有爱,哪怕吃的是再洁净、再卫生,总还觉得欠缺一点什么?
(箴15:17)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保罗在这儿还不是讲吃的道理,是讲我们有比吃更加重要的道理,就是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要培养一种大局观,高尚的情操,重大的原则。
我本来想要把这一节经文拿出来做更多的展开,做一些讲道,我想在这儿也可以展开一下。我们很多的家庭,我们教育孩子,我们个人的成长,你会注意到有一些父母虽然可能大字不识,可是我们有四个字叫‘深明大义’。那么对于这样的父母所教育出来的孩子,他们肯定孝顺,他们懂得感恩,他们懂得情分,他们有勇气,他们有正义感,有同情心,懂得宽容,懂得让步,这是深明大义所带来的感染;而反过来有一些父母,他可能很有知识,但是他斤斤计较,他对细节挑刺,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教育和成长起来的孩子,他可能心胸狭隘,属于自我保护主义,也不具备同情心。他的成长,他的人生不会给别人带来更大的祝福。所以“深明大义”对于人太重要了,我们作为基督徒也是同样的,我们可能不见得对于某一些经文那么的清楚,但是深明大义。公义、和平、圣灵中的喜乐,不在乎眼前的喜乐,不在乎身体的感受,而在乎圣灵中的喜乐。
6
追求和睦,建立德行
(罗14:18)在这几样上服侍基督的,就为上帝所喜悦,又为人所称许。所以我们深明大义,不在小事上纠缠,宽容接纳每个人。每个人的信心,成长的背景都不一样。我们应当以一种宽容的姿态来接纳,不挑剔,不用我的标准来衡量人。上帝既然接纳他,我也同样把他当作上帝的家人,上帝的儿女,以此来对待,以此来接待。这样既为上帝所喜悦,又为人所称许。
(罗14:19-20)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不可因食物毁坏上帝的工程。凡物固然洁净,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第20节就解释了第14节,说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第20节说:凡物固然洁净…就算是洁净的东西,但你这个人在食物上挑剔,在食物上吹毛求疵,很可能就会让人跌倒,那么这样反过来会成为一个绊脚石,这就是人的罪了,所以我们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做才好。这句话最直接的解读就是吃肉、喝酒,最好是别去做,如果做的话容易让弟兄跌倒,这样一概不做才好,这是对这节经文最明显的一个解读。
有人说吃洁净的肉不是也行吗?前面你注意,他在前面说到是信心软弱的人,他们很敏感,对于吃肉很敏感,哪怕是洁净的,他们也很敏感,所以你如果尽量不吃,这样对他会有帮助。
喝酒是指普通的水果汁,葡萄汁,还是指发酵的酒?那《圣书》里有其它的经文指出,我们不能够喝酒,酒能使人放荡。任何让人的精神受到损伤的,这些刺激的物品一概戒除比较好。
耶稣在十字架上有人把醋递给他,他尝了一下马上就停下来了,也给我们立了一个榜样。有一些东西它不适合我们食用。对于酒,今天连开车的都知道,喝酒都不能开车,我们作为基督徒难道还要为喝酒去争论(我们是否可以喝酒)是不是显得有点太幼稚和可笑了?
(罗14:22)你有信心,就当在上帝面前守着。人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责,就有福了。那些人信心软弱,你们要接纳;你有信心,你自己在上帝面前守好就行了。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在上帝的面前用中国话讲叫‘俯仰无愧’,就真正是有福的一件事情,可是如果(罗14:23)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为他吃,不是出于信心;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
所以我们在吃的问题上,也是要抱着信心,抱着感恩的心来领受上帝赐给我们的一切美物。如果我们犹豫,我们心中有怀疑,这样我们的这种感恩之心就会受到损伤,这反过来对我们有害,也不蒙上帝悦纳。因为“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
7
担代不坚固之人的软弱
保罗做一个结论说(罗15:1)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那么这就解释了第14章一开始所说的信心软弱的人,就是说那些不坚固的人,这是他所说的信心软弱的人。(罗15:2-3)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经上所记:“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基督是为我们多多地担代,做为一个祭司,他要有承受的能力,他要替人担当许多的患难。
在这里保罗也说,我们也应当去担代那些不坚固之人的软弱,而不是求自己的喜悦,尽量的让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而不求自己的益处。这样做是符合基督精神的,我们结束第14章的学习。
第14章实际上在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信心坚固的人如何接纳信心软弱的人,如何接纳在信仰上还刚刚起步,甚至于可能在很多的问题上还很敏感,还没有确定的定见、悟性、理解和认识的人。
结束祷告
天父啊,我们满心地感谢赞美主。我们感谢你赐下的《罗马书》,告诉我们如何接纳、对待信心还处于不坚固阶段的弟兄姐妹,求主让那些坚固的弟兄姐妹,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尽量使人得益处,建立德行。让我们无论是在吃、在喝,或在任何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上,都求人的益处,求荣耀主,赐给我们宽容广阔的心,让我们在基督里建立德行,赐给我们深明大义的心,追求公义、和平和圣灵中的喜乐,彼此的担代,彼此的扶助,彼此的接纳,在基督里共同的成长。献上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最近热文
复临信仰的根基与使命论坛全集
靠信心互相支撑,借见证互相鼓励,等你来关注!
本文由【现代真理网站】首发,转载须告知。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