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石破天惊开天启——基督的三重身份
- 遍览圣经学预言
- 2018-10-30 23:51
GO
我们前面用了六讲的时间对《启示录》的学习做铺垫。这一讲正式开始学习第一章的内容。第一章共20节经文,可简单分三个部分。1-3节交代这卷书的来历,它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传给约翰,以及上帝对读此书之人给予的美好应许。4-8节约翰对教会的问候,并把接受和拒绝此书信息的两种结果摆在读者面前。9-20节交代约翰见异象的时间、地点和异象中的人物,以及异象中的人物对约翰的吩咐。
一、希伯来版本/希腊版本
许多学者注意到,《启示录》的语言运用与《约翰福音》相比,显得比较生硬,似乎出于两个不同之人的手,于是至少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约翰在写《约翰福音》时,身边有文学助手帮助,因此《约翰福音》读起来非常流畅,文辞非常雅致。而《启示录》是他在拔摩海岛所写的,身边没有文学助手,所以用希腊文写出的这卷书显得有些粗糙,甚至有一些奇怪的语法现象。但现在也有人认为,正是由于约翰运用了一些不寻常的语法,就表明《启示录》的希腊文并不是很蹩脚的一种文字,而是约翰有意为之。
在此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概念,供大家参考。约翰和耶稣当时都是讲希伯来话,说一种亚兰文即一种希伯来文的变体。如果我们接受约翰的希腊文并不是很地道,那么作为一个希伯来人,在拔摩海岛上,周围又没有文学助手,通常情况下,在写作时应当自然而然的用希伯来文写作。现在有人称找到了十七世纪希伯来文的《启示录》版本。这个版本究竟是从希腊文翻译成希伯来文,还是本来就是用希伯来文所写,后来又译成希腊文,我们不做结论。但据早期教会领袖、教父所说,他们当时接触到的一些福音书其实既有希伯来文写的,又有用希腊文写的。
第三世纪教会史学家尤西比乌斯《教会历史》3.24.5-8说:
“我们救主的其余跟随者,十二使徒,七十个门徒,以及无数其他人,都不是不知道这些事。尽管如此,在主的所有门徒中,只有马太和约翰给我们留下了书面回忆,而传统上说,他们是有必要时才写的。……对马太来说,他最初向希伯来人传道,当他即将去其他民族时,就把他的福音用母语写下来,从而弥补了他因为离去而造成的空缺。”
这段记录明显是说马太写福音书是在有必要的压力之下,而且是用母语——希伯来文写作。
这个说法似乎也说得通,因为耶稣在传道时也是到以色列家寻找以色列家迷失的羊,祂传福音的对象也都是说希伯来话的人。而且在耶稣升天之后的三年半,福音也是向以色列传的。直到司提反被砸死,福音才真正传向外邦。所以,早期使徒用希伯来文写福音书,应当是很自然的。
1987年就有学者找到了早期的希伯来文的福音书,而且翻译成英文,也做了相当多的研究。这些版本现在已经找到,而且至少有28个版本之多,使这种说法倍受关注。如果这种说法属实,那么早期的新约圣书可能是先用希伯来文所写,后来为了传给外邦人,才会出现希腊文版本。而且新约圣书中有一卷希伯来书,不是写给希腊人的,是专门写给希伯来人的。可以思想,给希伯来人写圣书,为什么要用希腊文呢?所以这些都是值得去思考的。
有一种说法,这是后来福音传到希腊,希腊思想进入,教会发生了希腊化的改变,又加上有罗马帝国的逼迫。所以,受希腊思想影响的教会,就开始逼迫使徒教会这一系统。所以新约教会实际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使徒教会的这一支流传下来。这一支里有拿撒勒人,拿撒勒人有一支传给使徒,使徒又传给保罗等等一直传下来。而保罗再往下有一支,是我们所熟悉的瓦典西人。他们保持了希伯来人对圣书的理解。可是从使徒之后又分为另外的一支——希腊教会。希腊教会这一支传下来,比如把福音书传入中国的大秦景教,包括后来的罗马教会。在历史上,希腊罗马教会逼迫犹太教会,这是事实。我们现在大家都可以了解到的是希腊罗马教会对瓦典西人的逼迫。
所以我们现在学习《启示录》的时候,一开始就把这个背景介绍给大家,有利于了解写给教会的七封书信,也有利于理解后面教会的各种变化。今天的研究者们也发现,启示录中充满了犹太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交叉性的倒置结构。那么,为什么要用希腊文来表现希伯来人文学的这种结构呢?那倒不如说,它本来就是用希伯来文写的,用这种结构更加符合这种行文的方式。
《启示录》究竟是用希伯来文所写,后来翻译成希腊文,还是本来就是为了传给外邦的七个教会用希腊文所写,这一点姑且放下不论。但我们要明白《启示录》写作的结构。我们在上一讲讲过,整个新约就是一本书,应验了整个七个节期。旧约所宣讲的救赎计划,在整个新约得到完全应验。而《启示录》的思想完全是整个旧约用希伯来语言表达的思想。
图片来自网络
《启示录》第一章为整卷书奠定了基础,其中有些重要概念,是学习《启示录》和新约任何一卷书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信心的基础和信仰的根基。
二、基督/弥赛亚/受膏者
《启示录》一开篇就说明它就是“耶稣基督的启示”。这句话就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对任何一个读旧约的人都非常震撼。因为整个旧约都一直在向往着弥赛亚,而《启示录》第一句话就直接说耶稣就是基督,这本书就是来自于弥赛亚的启示。所以一开篇就让人感到《启示录》的分量。它不是门徒的见证,也不是路加把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研究了再写下来的福音书,而是这位弥赛亚直接的启示。
我们知道,弥赛亚就是“受膏者”的意思,而“基督”是弥赛亚的希腊文翻译。“受膏”在旧约中究竟有何意义?
1、受膏的意义
①身份的变化,分别为圣。
我们研究过,在圣所制度中,受膏表明一种身份的变化,表明一种分别为圣,在旧约中有三种人需要受膏。先知蒙召传上帝的话,要先受膏;祭司代表上帝的子民在圣所服事,也要先受膏;君王被立治理国家,也要受膏。
②洁净之意,常与受洗换上新衣裳相伴。
受膏常与洁净连在一起。亚伦和他的儿子们要来作祭司时,“摩西带了亚伦和他儿子来,用水洗了他们。”(利8:6)然后给他们穿上内袍,束上腰带,穿上外袍,加上以弗得,戴上胸牌等等。在此可以看到,亚伦受膏做祭司,首先要用水洗涤洁净,而且还要换上新的衣服。以西结也写到新妇被膏得到洁净。结16:8-9“我从你旁边经过,看见你的时候正动爱情,便用衣襟搭在你身上,遮盖你的赤体;又向你起誓,与你结盟,你就归于我。这是主耶和华说的。那时我用水洗你,洗净你身上的血,又用油抹你。”所以新妇在用油膏抹之前,也是用水先洗涤使她得洁净。
③分别为圣—物与人,并非都具有弥赛亚的特征。
受膏的对象除了弥赛亚和具有弥赛亚性质的先知、祭司、君王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物件也可以受膏。例如,出30:26-28“要用这膏油抹会幕和法柜,桌子与桌子的一切器具,灯台和灯台的器具,并香坛、燔祭坛和坛的一切器具,洗濯盆和盆座。”利8:10“摩西用膏油抹帐幕和其中所有的,使他成圣”。在旧约中,膏油一般都是橄榄油,抹在受膏者的头上。在抹油过程中,要把油抹在他的身体皮肤之内。这代表着膏油所代表的圣灵要进入受膏者的内心之中。
2、受膏的起源
受膏的最早来源,可追溯到创3:15,这里是上帝第一次宣讲福音。“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祂的脚跟。”撒旦只能伤耶稣的身体,伤不了人类救主的头,它无法进入祂的思想情感之中。反过来,被上帝所拣选的这一位,就是通过受膏的形式表明祂的思想、情感、意志都是受圣灵的影响。所以祂无论是做先知、祭司还是君王,都是被上帝所拣选保护的,都有圣灵的恩膏在祂身上,使祂都能行上帝的旨意。
我们在“遍览圣书访基督”中看到,旧约中有许多关于基督的预表。要确定作为弥赛亚的三个身份,在旧约中,先知有摩西预表耶稣、祭司有麦基洗德作预表,当然亚伦也多方面预表了基督;而君王有大卫作预表。从某个角度说,摩西一个人身上就体现了先知、祭司和君王的三重身份。但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先知的这个身份上。
三、基督——先知
1、天父的认证
申18:15“耶和华你的上帝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象我,你们要听从祂。”当耶稣受洗之后,“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3:17)上帝从天上确认耶稣作为上帝儿子的尊贵身份。在基督登山变像的时候,祂在和门徒“说话之间,忽然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祂!’”(太17:5)这里面的“你们要听祂”就把我们带到申18:15。天上再次确认耶稣就是将来为他们兴起的像摩西那样的大先知,他们要听从祂。
2、施洗约翰的证明
在耶稣降生之前,上帝差遣了一位为祂预备道路的施洗约翰。施洗约翰在出生时有一段话论到他说“孩子啊!你要称为至高者的先知;因为你要行在主的前面,预备祂的道路,叫祂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路1:76-77)施洗约翰就是上帝差来的先知,可是他又说“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们中间,是你们不认识的,就是那在我以后来的,我给祂解鞋带也不配。”(约1:26-27)这说明在他后面来的那一位是比他更大的先知。
3、耶稣的自证
耶稣自己说自己就是先知。耶稣受洗之后,有一个安息日进入会堂,有人把以赛亚书交给祂,祂就打开找到一处写着说:“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路4:18-19)在这段记载中,耶稣就用这段经文证明自己就是上帝的受膏者。
耶稣有一段著名的话“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太13:57)这段话表明耶稣祂自己也是一位先知,在本地本家不被人接受。祂在上十字架之前,因为希律想要杀祂,祂就对法利赛人说:“你们去告诉那个狐狸说:‘今天、明天我赶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虽然这样,今天、明天、后天,我必须前行,因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是不能的。”(路13:32-33)这段话中,耶稣直接说自己就是先知。祂说,我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是不可能的,我要上耶路撒冷。
4、门徒的见证
耶稣的门徒也承认祂为先知、弥赛亚。耶稣曾问门徒祂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太16:16)在雅各井旁的妇人,因为耶稣把她一生的事情都说出来了,她也承认耶稣就是基督。约11:27“马大说:‘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所以门徒早期传福音就是传耶稣就是基督,就是上帝差来要拯救这个世界的。约翰福音最后提到写这本书的目的“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约20:31)徒5:42“他们就每日在殿里、在家里、不住的教训人,传耶稣是基督。”徒9:22“但扫罗越发有能力,驳倒住大马色的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徒18:5,28“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保罗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书证明耶稣是基督。”
四、基督——祭司
所以,门徒首先传福音的对象是犹太人。他们就是要向他们证明耶稣就是那已经来的基督——弥赛亚。耶稣在地上做上帝的羔羊,同时作先知教导人。祂复活升天之后,就成为祭司。来6:20“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就为我们进入幔内。”来7:26谈到耶稣时说“象这样圣洁、无邪恶、无玷污、远离罪人、高过诸天的大祭司,原是与我们合宜的。”来9:11-12“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提前2:5“因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
五、基督——君王
耶稣不仅是先知、祭司,还是君王。首先我们在马太福音看到东方博士来时就问:“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太2:2)当耶稣站在巡抚面前受审判的时候,彼拉多问耶稣:“‘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彼拉多说:‘我岂是犹太人呢?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你作了什么事呢?’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彼拉多就对他说:‘这样,你是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约18:33-37)
事实上,在耶稣受审之前,就已经应验了旧约所预表的君王的形象。祂骑驴荣进耶路撒冷。马太记载了这件事情,“这事成就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要对锡安的居民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子。”’”(太21:4-5)所以,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就应验了旧约说耶稣是君王的预言。耶稣是荣耀、恩典、真理之国的王。只不过在地上时,这个国还只是以恩典之国的形式存在。而在《启示录》中,我们将进一步看到,耶稣不仅在地上做先知,而且《启示录》的重点是放在天上的至圣所,以及和它相对应的赎罪大日和后面的住棚节。赎罪大日是最关键的日子。《启示录》中出现的基督,无论是在圣所给教会写信,还是在至圣所发出一系列信息,祂在天上的身份都是大祭司的身份。而当祭司的工作完成之后,祂要成为君王,君临天下。启11:15“第七位天使吹号,天上就有大声音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祂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耶稣在这时脱下祭司的袍子,穿上君王的袍子,就做了荣耀之国的君王。
结语
《启示录》开篇不像在《使徒行传》,门徒传福音的时候,想办法用圣书证明耶稣就是基督。而是直接把耶稣当成基督,把这一点当成既定的事实。这件事情有旧约的预言,有耶稣自己在地上的应验,有门徒的见证。作为人子的耶稣,就是上帝所差来的独生爱子,就是人间所盼望的受膏的君王、祭司和先知,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而《启示录》就是从祂而来。祂做先知的工作,在地上已经完成。现在《启示录》着重对祂后面的两个身份——祭司和君王所要完成的事进行启示。
耶稣作为基督的先知、祭司和君王这三重身份,将会在《启示录》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与这三重身份对应的时间就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或者说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也可以说是过去的事情、现在的事情和必要快成的将来的事情。所以,《启示录》会把这三个方面的事情分开来论述和启示。那么,这样的一位弥赛亚所直接带来的启示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呢?我们就留在下一次来探讨学习。
本文由【现代真理网站】首发,转载须告知。
本文链接
下一篇:8基督见证上帝道 启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