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吸引型与宣教型
- 散道收集
- 2023-12-09 19:22
教会:吸引型与宣教型 fuyin.com
各位弟兄姐妹各位主内的家人安息日晚上平安。感谢主,
内容来自fuyinchina
我们今天晚上能够有机会一起在这个平静的安息日的夜晚,来思考一个教会所面临的非常实际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教会的两种模式或者两种形态。一种是吸引型的;另外一种是宣教型。我们要从《圣-书》、从预言之灵以及我们现实中间来思考这些问题。 copyright fuyinchina
开始祷告:天父,我们满心的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感谢你赐下的安息圣日,让我们可以放下一切的劳苦,停下一切的脚步,来敬拜主、来思想主的话语。主啊,在我们今天晚上一起来共同思考教会的形态,我们恳求圣灵与我们同在、开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与主心心相印,也能够彼此的和谐一致。我们献上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门! 本文来自福音中国
主题经文: 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上帝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上帝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提前3:15)
在预言之灵的《使徒行传》这本书中间,第一章上帝对他教会 的旨意第一段这样说,教会乃是上帝为要拯救人类而设的机构,它是为服务而组织的,它的使命乃是将福音传遍天下。上帝从起初就已计划要借他的教会,向世人反映出他的丰盛与完全。教会的教友,就是他所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的人,都要显出他的荣耀来。教会是基督丰富恩典的宝藏库,上帝大爱最后与完全的表现,终必经由教会而彰显,甚至要向“天上执政的、掌权的”彰显出来。(弗3:10)(《使徒行述[AA]》 第1章 第1段) 本文来自福音中国
我们从这一段怀师母对于教会所写的一段非常精彩的定义,看出来教会是上帝特别设立的。设立的什么机构呢?是为救赎人类而设立的机构,它是为服务而组织的,它的使命就是要将福音传遍天下。那么作为教会的每一个教友,他都要反映出上帝的荣耀。同时呢教会也是基督丰盛恩典的一个宝库。上帝的大爱,最后、最终、最完全的表现也要通过教会而彰显,不仅向世人彰显,甚至要向天上执政的掌权的彰显出来。
那么这样的话就把教会的使命,从平面的、单一的、地上的使命转向了宇宙的使命。那么我们从《以弗所书》第三章保罗所作的一个祷告,同时也可以看出,那这个教会它既然是地上的一个机构,但是它也是整个全人类大家庭中间的一份子。保罗这样说, 现代好,好消息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从他得名,求他按着他丰盛的荣耀,藉着他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上帝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弗3:14 -19) copyright fuyinchina
保罗把地上的教会与天上的各家把它联系到一起,认为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从父那里得名。我们在提摩太前书第三章第十五节保罗对于教会也给了一个直接的定义。这个定义我们刚才在怀师母的这段定义中间的后半部分有反映。她说这家,就是永生上帝的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那怀师母说那教会,它的责任就是传福音,把福音传给天下万民。但是教会还是基督丰盛恩典的宝藏库。所以基督的丰盛、他的恩典也是通过教会来加以彰显。那么这样的话,我们看到教会,它一方面从上帝那里秉承上帝的旨意,来彰显上帝丰盛的恩典,上帝完备的真理。但是另一方面,它有责任,教会不是领受真理自己享受,而是要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所以教会是为世人、救赎赎人类而设立的机构,这样就决定了教会它宣教的性质。 fuyin.com
那么我们从怀师母所定义的教会,包括我们刚才从圣-书里所引用的这些经文。我们看出教会它的双重性。一方面它要从上帝那儿领受真理,领受丰盛的恩典,这是它的一个领受的过程。那么领受是为了赐予,它要将这些恩典、这些真理传扬出去,使更多的人能够成为荣耀上帝的人。那么这是它的宣教的使命。 现代好,好消息
所以我们由此看来,教会它作为上帝的家,它一方面是领受,另外一方面是奉献、是给予。所以这个用我们常用的话来说,这个给予传达的过程就是宣教的过程。
上帝在地上所设立的第一个教会,就是伊甸园。伊甸园是上帝的园子,是上帝的家,亚当、夏娃在地上。怀爱伦在《教育论》一开篇,就伊甸学校里边,第一段就谈到了,那伊甸园是作为当时地上的第一所学校。上帝创造主亲自在作教师,宇宙就是他的课本,学生就是人类,那么他要学什么呢?他要学习从上帝而来的真理,要学习上帝丰盛的恩典,了解上帝丰盛的恩典,来学习上帝的爱,彰显上帝的荣耀,那么彰显给谁看呢? 彰显给全宇宙,所以这一个伊甸学校可以说就是一个吸引型的教会。伊甸园从一开始就吸引着全宇宙的目光。那么在吸引他们干什么呢?在这个上帝的家中,上帝是真正的主人,但是上帝的品格、样式,祂的荣耀又是借着人类借着祂的教诲来加以彰显、加以表现的。
fuyin.com
那么伊甸园的出现,可以说是宇宙的一个吸引中心。真正吸引人的是上帝,所以在耶稣来世上的时候,他在《约翰福音》第六章,也说到这样的一段话,说明主耶稣基督能到这里来的,主要还是天父吸引人。主耶稣在《约翰福音》的第六章第四十四节说,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本文来自福音中国
耶稣说自己是从天而来的生命的粮。到他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他的永远不渴。那么他作为一个教会的中心,教会是基督的身体。
但是他说真正吸引人的还不是我,是谁?是父上帝,是上帝的爱,是上帝丰盛的恩典,是上帝的荣耀,是上帝的品格,是这一切在吸引人。而这一切是如何被世人所看见?是如何被传给天使被圣灵称义,还是因为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所以我们从这里看到,教会真正的核心,它是上帝的家,上帝是最终的主人。
那么就包括耶稣,他也是借着彰显上帝的品格和荣耀来吸引人来归向他。这样的话,我们看到在伊甸园吸引人的原来并非只是一个园子,也并非只是里边有一棵生命树,而是有上帝有园子的主人,有恩典的来源和生命真正的来源。 现代人的新知识
我们看到在旧约时期,上帝在洪水前一直是以伊甸园作为中心来吸引人。我们也看到人和上帝有一个配合,人来到伊甸园,他要带着献祭来到伊甸园来和上帝进行交流,献上赎罪祭、献上燔祭来为自己赎罪,献上各样的祭。
我们看到全人类、全地球、大地都是以伊甸为中心到这里来。所以伊甸园它吸引人,它可以说是一个吸引人的教会。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伊甸园它可以说是一个吸引型的教会。这一点需要反复的强调,伊甸园以上帝的家吸引着人类从大地各处来到伊甸的面前来敬拜上帝。
但是洪水之后,地上没有伊甸园了。那么上帝后来又呼召亚伯拉罕设立圣所,以迦南地作为中心,作为一个样板,来再现伊甸园的原有的风貌,以此来继续的吸引祂的子民来敬拜祂来归向祂。
上帝也将这个圣所的模型以及后来造圣殿的模型,直接的交给了祂的众百姓。可是以色列人在他们生活的过程中间,逐渐的忘记了这个圣所、圣殿本来的目的。圣所和圣殿不过是一个样子,是一个模型,它是为了把人吸引到真正的模型里面,真正的圣所里面。
因为真正的圣所里有上帝住在那里,上帝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上帝住在人所不能靠近的光里,住在祂的圣殿之中,所以我们在整个旧约,我们看到祂都是以圣殿为中心。
那么我们看到圣殿有各样的遭遇,以色列人因为圣殿在他们中间也有一种属灵的骄傲,甚至于发展成为拜偶像。那么上帝的殿在他们中间受到玷污。那么最后圣殿被毁,以色列民也被掳。那么后来又重修圣殿,再也没有从前的风采。直到后来耶稣来到他们中间,所以整个旧约,所走的这条路线,以色列人误解了信心的教会它本来的意思。他们以为上帝把殿放在他们中间,是要把天下的人吸引到吸引到他们中间,所有的人逢年过节,三大节期。那么在各处的以色列人都要回来,外邦人有时候也听到了以色列的繁荣,以色列人的智慧也前来朝拜。但是你看这种思想、这种模式,这种格局深深的打在以色列人的身上,以至于他们对外宣教的热忱并不那么强烈。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我们就是看到在这个旧约中间有一个先知,上帝让他去尼尼微传道,这位先知,甚至于还加以拒绝,这就是有名的约拿。上帝能够拣选约拿,那说明他在以色列人中间是上帝很重用很看重的一个人。但是就是如此被上帝看中的一个人,上帝让他去向尼尼微人传警告的信息。但他不愿意去,他还要想方设法逃跑。那么你看作为一个上帝能够选用的先知尚且是这样的思想境界。更何况普通的民众,所以上帝是不得已,只好让以色列人遭受各样的灾祸,亲自把宣教的使命掌握在自己手上。
《 但以理书》所表现的就是上帝,借着尼布甲尼撒,借他的手把天国的道理远远的传到了巴士伦整个帝国。那么这个传的范围就大大的超过了以色列民所能够想象和愿意传的范围。后来波斯帝国同样如此,上帝用他的子民——但以理,更是借着波斯王把天国的信息传的更加的深远。所以我们看到这里边在旧约人误会了上帝吸引的这个模型的本质,把基本的模型当成了真题。
内容来自fuyinchina
那么我们看到,即便是伊甸园作为吸引中心,它里边还是因为上帝。人真正要吸引的是通过各样的方法把人引向上帝,上帝才是真正的吸引中心。但人们以某种固定的形态来作为传统、作为吸引中心,那么人的思想就逐步的变得僵化。什么叫思想僵化?僵化就是失去生命表征的一个开始。
我们看到有很多化石是吧?这个僵化了,人老化机器不灵了,身体出现僵化,那么僵化是失去生命的一个表现。我们人对于教会的观念,对于上帝给我们的使命也开始出现思想僵化,也就意味着我们属灵的生命开始在失去。
那么这样的模式,其实一直延续到了新约在重建的耶路撒冷在重建的圣殿之中,以色列人依然是以这个外在的形式为固守的,他们可以说传统。甚至有耶稣在他们中间,他们还在那显摆的说看哪这个殿。当然以色列人当时对于福音的拒绝,甚至于把耶稣钉上十字架,甚至在战争中间以圣所作为他们的掩护,那么有时候冲出来打,打完了以后退回去,那导致最后圣殿也被毁灭,一块石头不在石头上。那么这一个被以色列人所引以为傲的教会,这个实体最终被毁灭了,福音由此而传到外邦。那我们在这个传向外邦的过程中间,我们从新约中间也看到了这个吸引和对外宣教之间的矛盾。
我们看到了当时的教会是如何的难以接受外邦人,那么保罗也好,彼得也好,还必须去和弟兄姐妹说清楚,说圣灵也降在他们身上,正如同降在我们身上一样。他们这个脑筋一下子转不过弯来,因为几千年来固有的传统就认为这个恩典是属于以色列民的。所以到保罗的时候还一再的说这个恩、这个奥秘以前没有叫人知道,就是外邦人和以色列人都是一样的,都要在基督里同得基业。这个奥秘以前没人知道,但是你看以色列民,他们还很多的人坚守着这一条,以至于像彼得,彼得明明可以说是思想应该可以说更加进步一些,因为他跟着耶稣,但是他和以色列人在一起,他还是固守着他们的传统。因为不这样的话,被认为太激进,所以他也随伙装假,以至于保罗后来在当面的斥责他,所以我们从旧约到新约,我们看到旧约的先知到新约的使徒。看到在这个思想观念,在逐步转换的过程中间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候要经过大的洗礼,要有圣灵的大的洗礼和冲击,才有可能发生变化。 copyright fuyinchina
那我们在当教会外邦的教友多过犹太人的时候,很明显这个教会的聚会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耶稣在世的时候,你看耶稣,他去了耶路撒冷,他在殿里教训人,但是他在没有殿的地方,他也是随处的教训,不拘一格,在船上、在山上,在病人的家庭,甚至在坟茔之地,在雅各的井旁,随处随地,这都是他宣教的地点,都是他敬拜的地点。这个敬拜,如今那敬拜的并不是说在这个山上,或者在那个山上没有这样的固定的吸引中心。
耶稣对那个妇人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约4:21-23)这里翻译是“心灵和诚实”,要用这个灵,就是诚实,要用灵,要用诚实,以诚实的心来拜祂。与一个固定的地点,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是耶稣亲自讲的,他的这一段话是深深的撞击着当时的教会,当时的宗教领袖,他们怎么能够听得进去呢? copyright fuyinchina
我们维护了这几千年的这项传统,这种模式怎么能够被你轻易的就把它废掉了呢?这个地方是多么神圣呢?圣殿是多么神圣,哪有比圣殿更神圣的地方啊。但是耶稣不是这么认为,耶稣说也不在这个山上,也不在那个山上。
耶稣教导门徒说,你们中间若有两三个人奉他的名祷告,上帝就与你们同在,不限于耶路撒冷的圣殿,不限于一个固定的外在的可见的物质的实体。
那么耶稣这样的教会思想,耶稣这样的敬拜的观念,对于以色列人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什么?敬拜、崇拜不需要只在圣殿?随处都可以?也不一定要在这个山上,也不一定要在?甚至也不一定在耶路撒冷?只要是在圣灵中间,诚实的诚心实意的敬拜,这就是真正的敬拜。这是何等具有改革意义的教训和启示啊。 copyright fuyinchina
那么面对这样的一种思想解放,面对这样的一种挖掘,上帝本来的福音的终旨,犹太人本应当感恩,但是不恰恰相反,那些固守传统想维护遗传的人,甚至因此恨耶稣,恨不得置他于死地,而且真正的就是置他于死地而后快,多次的设计陷害他。所以这个历史是明显的写在圣-书里面。但是他这个教训,我们并非那么容易接受。因为在教会这个传播的过程中间有一些东西传着传着时间久了,它就成了传统,它就成了保守的标志。我们要表现自己信仰的传统和保守,就意味着同时捍卫这些可见的形式和传统。那如果有谁要挑战这个形式和传统,那非要把它置于死地而后快,那是坚决坚决的,不能答应的。
如果我们把新约时期的教会和旧约时期的教会加以比较的话,你会发现当外邦的信徒越来越多的时候,教会的诗歌不一样。以前唱诗歌,你唱的是希伯来文的了。现在呢唱诗歌,你唱的是各处的本乡本土的语言。
五旬节圣灵的沛降,第一个圣灵的恩赐就是赐方言让门徒也能够说各地的方言把福音的传向各地。那换句话来说,各地的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敬拜。上帝不一定非要用你犹太人的希伯来文,但是维护某一种语言的传统的在教会中间的这个概念,虽然进入新约时代了,但是这种对传统维护的概念依然存在。
我们看到天主教做弥沙,他们要用拉丁文,这个普通的信徒根本听不懂。但是他必须维护这种形式,我们看到这种形式到了一种可笑的地步。但是他一直延续到今天,今天的天主教会依然如此。
所以你不要以为奇怪认为这种维护传统,这种是呆板的敬拜形式,只有古代的犹太人,耶稣基督时代的人才会这样,不,今天的教会依然如此。那么天主教会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从天主教会改革出来的改革教会又如何呢?
我们今天说马丁路德是改革的旗手,宗教改革的运动马丁路德在中间起来重要的作用。那马丁路德所写的诗歌,于是也成为新的教会的传统,当改正教传到不同的地方。那么这些传教士们,当他们把自己的语言、自己所创作的诗歌,自己的近代形式,于是也带到了新的地方,当他们把它带到新的地方,那么不同的国家就把这些从欧洲带过来的这种形式成为正统,而有任何与他不同的形式都被认为是异端而加以拒绝。殊不知,这些传统本身在它原来的国家、在他原来兴起的时候,它也是一种新兴的形式,并非传统。改革教所出现的教会形式就以天主教大不相同,他们在这里,新教所使用的圣-书,也都是用本国语言所写的圣-书,所以从形式上就已经在变好。那么在诗歌上,我们发现在圣-书上面,各地的教会能够接受用不同的语言所翻译的当地的语文、语言来作为当地的圣-书的语言。但是诗歌,诗歌并非圣灵所感动,诗歌并非上帝所默示,而是上帝的子民自己创作的。那么这些创作诗歌的人,他们也受着他们的文化,受着他们语言风格等等的影响。但是他们的这些形式一旦的成为宣教的母会的时候,它传到宣教园地的时候,就会被宣教园地的人把它当成是正宗,当成是传统而驾驭维护,其维护的程度不亚于犹太人对当年的遗传的维护,这两者的态度,可以说是好有一比。那么很少有人去想耶稣所说的这个话:时候到了,那拜父的,父要什么样的人拜他呢?父要那心灵诚实的人敬拜他。那么敬拜的形式,敬拜的地点也不在这个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们拜的你们所固守的,你们根本不知道你们在干啥,父上帝,上帝是个灵,所以拜祂的要用要用诚实的心灵在圣灵中间来敬拜祂,照着祂的律法,照着祂的诫命所写来敬拜他。 copyright fuyinchina
圣-书上说转耳不听律法的,他的祈祷也为可憎。(箴28:9 )
现代人的新知识
律法的精神、诫命的精神、爱的精神,以诚实的方式来敬待上帝。这样的方式,上帝就能接受。与你所使用的语言没有关系,与你所用的诗歌的形式也没有直接的关系。而真正的有直接关系的是你是否具有上帝的圣灵,是否是在基督里?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拜父的这样的灵!这段话说起来非常的容易,可是实践起来非常的困难。因为我们人是非常容易的来捍卫某种外在的形式,包括诗歌的形式。因为我们总是去捍卫那可见的,而不愿意去冒险。任何新的探索都有可能被误认为是自由化被贴上这样的标签。那么我们在今天的教会的形态,逐步的演变就教会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
那么改正教会,我们就不去谈它了。我们就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它是从复临运动中间产生的。它与其说是一个教会,更可以说它是一场运动,它是一个动态的,它不是一个静态的,从来就没有以固定的形式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格式来作为这个教会的特点,就不是这场运动的特点。那么这场运动之初的所有的领袖们从怀雅各、贝约瑟、安德烈、怀爱伦这些人他们都是宣教的,可以说宣教的干将、都是宣教的先锋。 现代人的新知识
怀爱伦还到欧洲去宣教,甚至于到澳洲作了宣士。实践的教会、上帝对教会的指引。但是教会逐步的发展壮大之后,我们早期的这种宣教的性质就逐步的转换。
我们在美国有历史学家们做过研究安息日会出现了教会的形式,出现了两个转变。
第一是我们和中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联合。
于是我们的教会选择了和有产阶级的联合。所以你要去进入美国的话,教会一大批的医生、护士、老师、有产者;那么真正的在市中心的贫民区的教会寥寥无几。因为美国有一个特点,美国的真正的富人,他们在乡下,他不住在市中心,市中心是穷人住的地方,这个和其他的有一些国家是相反。 本文来自福音中国
第二个特征就是我们的教会形式失去了宣教教会的特征,我们变成了像聚会处这样,英文叫congregation,聚会处这样的一种模式,把教会变成了一个牧养型的教会。 那么教会成为宣教中心,一切宣教的活动都在教会内进行。所谓的侍奉,我们也是在教会的这一些活动。那么一个长老,一个执事,他的侍奉被限制在怎样的范围呢?比方说分圣餐,真是端这个圣杯,这就是他的侍奉。小孩子都能干的事儿,收捐款,教会的执事和长老来作,这就是侍奉!何等的狭隘呀!何等的狭隘和可笑啊!这个固然是侍奉的一部分,但这个是非常轻微的侍奉啊。
那么更主要的教会的侍奉应当是去救灵。怀爱伦说,教会中,牧师的责任就是什么呢?就是救灵和培养人,教导人救灵。这就是牧师的责任。但是我们现在这个教会的模式发生改变以后,牧师变成了——美国人叫的“babysitterter”,就是“看孩子的”。所有的杂事,实际上是交给牧师作了,来开门呢,甚至把教会打扫干净啊,送人、接人、谁有什么事儿都找他,查经的工作就被耽误了。
那么有一些大的教会的牧师们,就专注于要讲好一场道,这就完了。怀师母说到这个讲道,只是牧师工作中间的很小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去作探访,去作救灵的工作,去到实际的家庭中间。你看怀师母论到这些时候,和我们今天的这个教会实施的模式,那是不一样的。
你读到这一些的时候,你会有冲突的,你去神学院读书,非常强调讲道,现在教会也是培养年轻人,如何培养讲道,你培养讲道干嘛?他说这个讲道叫讲台侍奉。这个讲台侍奉非常的神圣,它有它的作用。因为我们现在的教会,把讲台侍奉作为牧养的唯一的来源。那么教友们一个星期就是来到这个教会来听这场道,来得到牧养,得到喂养,而不是自己直接在上帝的话语中间去直接的去吃。
内容来自fuyinchina
从天上来的粮,我们的宣教的活动就在教会。于是我们领人归主也是领人来教会,把教会要办的越来越吸引人。于是我们就在教会的外形上面,我们在讲道的风格上面,我们在诗歌班的这个演唱上面,就在各样的可看得见的,可以摸得着的形式上,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把这个当成是救人的东西,而且把这个侍奉、敬拜,当成是在教会发生的事情,而且就算是安息日的活动。在英文世界是这么说,在十一点钟以前叫安息日学,十一点钟叫做“divineservice”,十一点钟才算是真正的“神圣的崇拜的仪式”,可笑吗?那安息日学不是神圣的崇拜的一部分?所以这样的一种概念,在教会中间是非常的深刻。
我们在教会一开始所传到各国的诗歌,于是就成了有如圣-书一般的神圣。这种诗歌的形式,这种诗歌的语言,甚至于这种诗歌的唱法本身,甚至于这种诗歌的唱法本身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模式,也只能用某些乐器来加以表现。那么教会就逐步的可以说是非常的僵化。
现代人的新知识
我们只不过是把一种模式搬到不同的文化中间,我自己有过很深刻的一些体会。我这个例子曾经讲过,我有一次在印尼二十五个教会的一个大的联合崇拜。那么是我来讲道,那我在讲道当我走到台上的时候,我就穿着印尼人的“butic”是他们的非常正式的服装,因为他们送了一件这样的服装给我。结果我讲道,我当然就出于对主人的尊重,我就把他们的这件礼物穿上,在安息日来非常正式的,在安息日,在这个非常正式的场合来参与这个讲道。但是我走到台上一看,来了二十多位牧师,清一色的西装领带,这和印尼的民族风情和印尼这个天气它真的是格格不入,到那个地方,热的不得了,热带,你穿一个西装,怎么能穿得住呢?好在这个翻译非常的灵活,看到我穿的是这样的一件他们的民族的盛装,于是他把他的外套也脱下来,才免了我的尴尬。 现代人的新知识
那么这样的一种,你就说他为什么要穿西装呢?因为当初把福音传到印尼的是美国人传过去的。美国人他们正式场合,他就穿西装打领带。所以在这样的场合之下,他也是一到安息日,当然是西装革履嘛,啊,皮鞋擦的锃亮。 fuyin.com
那么我有时候就到了另外一个国家,比方说到了泰国,发现泰国人也是挺有意思的。泰国人,他们进教会,一般都是脱鞋的。那么我们说你说脱鞋这件事情符合圣-书吗?当然符合圣-书,“你站的地方是圣地,把你的鞋脱下”,当然是符合圣-书的。但是,是不是全天下的教会都把鞋脱掉呢?我们是不是都用了这种形式呢?显然没有。就很少的一些国家今天还维系着脱掉鞋才能进入教堂的这样的习惯,泰国、柬埔寨、老挝,就是这样的国家,这些国家通常是佛教国家。
那有人说了,怎么佛教国家有这个传统?这是跟佛教来的吧,难道不是圣-书的吗?难道不是上帝让摩西把鞋脱掉嘛?
所以你可以看见,你这些人遵守到了最原始的直接从上帝来的传统的时候,我们其他人反而觉得他们是异教的作派。何等的颠倒,何等的颠倒!这岂不是对圣-书传统的一种嘲讽吗?哎,但是我们自己习惯了,我们自己习惯了,穿着鞋走进教会不以为然呢,总觉得人家脱掉鞋,这就是大不敬,错!恰好是你们穿鞋的作法,既不卫生又不符合圣-书的传统。所以这样看来的话,其实那究竟是要穿鞋还是不穿鞋呢?这其实我们在这应该看到这个真正的穿鞋和不穿鞋,这只是外在的形式。那么真正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祂。当你穿着鞋也好,脱掉鞋也好,我们真正重要的是有一颗重生的心,要用心灵用诚实来敬拜上帝。 现代好,好消息
那么上帝就能悦纳并不在乎你外在的这样的一个形式,只要是以一种尊重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一种轻飘的、平庸的方式出现。
我再举一个例子,这个就是说明了这个教会,它其实也是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改变。你看耶稣他要讲道的时候,你看看圣-书里他要怎么样作的?他坐下来,他读经他还干什么,他在船上,他坐下来,他就开始讲道,我们今天讲道是坐着讲吗?
今天的教会还是沿用耶稣的这种形式吗?还是说沿用的是希腊的异教的这种演说式的形式。当然我们沿用的是希腊的罗马的演说性的形式,把这个讲道的更传统一点的这个讲道人,他的这个位置,这个讲台弄得高高的,圈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那就像以前的演说台那样的,然后其他人仰视,那你对照圣-书来看,对照耶稣讲道的方式,这不正好相反吗? fuyin.com
那为什么也会这么做呢?一种形式啊,它从西方传过来以后,就被人们不加思索的就加以接受了。而且认为这就是正宗,那你要换一个方式出现的话,你就不正宗了。虽然说这个方式,即便是耶稣做过的,他好像都不正宗的,但我们这个僵化的脑筋呢,他就是这样的思考的。
你今天你走进教会,你看耶稣一样的,他拿着本圣-书坐下来开始讲道,你试试看,你看看大家对这教友什么反应,他会觉得你这个大逆不道啊,你怎么这么做呢?但是呢你要仔细看的话,坐也好,站也好,并不是固定的形式。耶稣在殿堂里,他站着,他在船上他坐着,他在别人家里他坐着,所以没有没有一定之规,要跟着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他的选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这一些形式上面是可以跟着当地的风俗、文化、时代,甚至于是气候天气等等来发生变化的,没有一定之规。这里不存在保守或自由的冲突,这里只存在着因地制宜的这样的一个灵活应用而已。
那么我们这样来看的话,这种把教会作为唯一的吸引中心。它虽然说有伊甸园的影子,但是常常是更多的是希腊形态的一种崇拜方式,甚至于我们的这个时间概念,我们刚才谈到,只有在教会这个地方,这才算是崇拜。这个不是圣-书的概念的,任何地方都是崇拜的地方,但是不是说任何地方都可以聚那么多人是吗?
所以我们看到我们任何地方都可以去聚会,家庭可以聚会。
本文来自福音中国
圣-书中早期的教会就是无一例外的,都是家庭教会,没有现在形式的这种所谓的教堂。哥林多的教会就是在不同家庭的教会,以弗所的教会就是在不同家庭的教会,那么有犹太人的地方。那他们在犹太人的会堂里聚会,但是没有的地方,那就在家庭里边聚会。
那我们今天特别是在新冠这样的情形之下,也不一定非得要把这个聚会放在某一个地方才算是神圣,非得在教堂才算是神圣,家庭同样可以,公园也可以,甚至于另外一个开阔之地,安静之地,这应当都可以。
只要我们是用心灵诚实敬拜我们在祂的安息圣日以尊重的、庄重的严肃的、清洁的、属灵的、这样的方式来敬拜上帝,上帝都会悦纳。所以并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那我们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最近这些年全球总会都在推对外的宣教。最近五年就是“我愿意去”。就是努力的想把这种吸引型的教会给他增加一个维度——“宣教的维度”。 本文来自福音中国
宣教的维度,它的场所是整个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宣教的场所,而不是说只是把人引到教会,是你要去有人的地方,就是可以去的宣教的地方。有人的地方就是可以崇拜的中心,就是救恩必须得到传扬,上帝的恩典需要得到彰显,上帝的真道需要得到宣讲的地方。所以我们看到,教会正意识到了我们这种吸引型的弱点不是要废掉信心,而是要给它增加一个维度,让它回到更健康更加常规的真正的教会的建立的宗旨上来。
那么在宣教的模式之下,把人不是说引到教会就了事了,是要用人能听得懂了解的,能打动人心的方式,把人带到救主的面前,不是把他交到一个牧师去、交到教会带过去,让他能够听就完了。
而教会的牧师讲道呢?他的重点也会发生变化,他是以宣教为目的。
内容来自fuyinchina
哪怕这个来的,五百号人中间今天就一个是第一次来的。我这场讲道就为他而讲,就为了让他听懂,让他能听明白,他就好像一个家庭有一个新生的婴孩,那么全家人都为着这个孩子而转,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家庭。那么这个小孩子到他一两岁,一岁多开始要学走路的时候,把那些容易打碎的东西,家里都得给他挪掉,是吧?那个桌子,那个茶几,那个周围还有方角的地方,都给他贴上这个塑胶纸,贴上那个软的东西,怕孩子碰着,这就是一个有生命的地方,这就是关注生命的地方,是以这个小孩子为中心的。
那么一个健康的教会,它也是如此。它的重点,它的讲道、它的一切活动的中心通通都是以宣教为目的,以救灵为目的。
那么孩子的成长要倾注多少的精力,几代人的努力,长时间的看护。同样的一个新的教友的成长,他也是这样,那怎么样才能让他真正成长呢?
真正的成长只有让他也去做宣教的工作,投入到工作中间,做了父母,就是有儿方知父母难,有了儿女之后才知道,做父母不容易,那就说明你带孩子以后你才知道。
那么同样的我们品格的成长也只有一条途径。如果有第二条途径,耶稣就会跟你说第二条途径了。他没有第二条途径,就一条途径。就是说你去作救灵的工作,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这是唯一的途径。
那么这些各地的音乐、诗歌,它当然也会发生变化。因为诗歌和语言和语音的发音,它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出现诗歌这样的一些新的探索,新的方式来表达人们对上帝的认识,让受众能够更多的心灵能够受到感动,这就是应当去鼓励的一个方向。
那我们也曾经提到过“奇异恩典”这首诗歌,今天能够唱红全世界,无论是教会还是民间都把它当成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来唱。他原来的曲调就是西非的黑人,他们森林痛哭的那个调子,相当于中国人所说的、唱的是孝歌,唱的是那个哭腔啊,就是死了人的那种痛苦的那种哭、哀乐式的东西。哎,那你不说这不是很世俗吗?怎么能够把它引进?是如此神圣的殿堂,是你的思想的问题。
任何一个能触及心灵的我们,真正的心灵诚实并不受这种形式的约束,那些嘈杂的虚浮的轻浮,轻飘的这些音乐,连世俗的人都很反感的,还不用说进入教会了,所以不用为这些去过于担心浅薄的人会选择这样的音乐。
但是这不影响,不能因为有人选择这样作,一但他们作的不合适。我们就对于这种新的音乐,新的诗歌,一概的拒绝,这样的态度就会让我们退回到法利赛人,那个时代把维护某种形式的东西当成是保守、传统。
那你得看看这个传统和保守,他几百年前它也是新的形式,它并不是传统,所以我们要有一种自由的心灵,哪里有上帝的灵,哪里就有自由,怎么样来把握呢?这就是原则。上帝的灵!所以我们作任何的一件事情,我们把教会的形式从维护这种吸引型的把它改变为宣教型,增加一个维度,始终以宣教为我们的终止目标。
我们的思想,我们关注的内容,我们谈话的内容,我们所唱的诗歌,包括他的形式聚会的方式都有可能随之而发生变化。在这些问题上,没有标准答案的,没有现成的模式,它永远是探索开拓,永远是不断的新的实践。就像这个奇异恩典这首歌出现之前,他也没有在诗歌本中间。但是在约翰牛顿他经他经历了自己卖黑奴的这个过程,后来重生悔改之后,那种黑人、黑奴的身影,在他身上心灵中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他写在诗歌里边和作曲的人一起合作,写在诗歌里边,唱遍全世界,让多少人感动,让多少人悔改,哪里有上帝的灵,哪里就要自由。 copyright fuyinchina
所以我们今天这个算是这个话题确实是很大,我就花了这么一点时间,把它作为一个引子,我想着我们在这个根基柱石平台,我们将来会还会以更多的方式从宣教的角度来重新的看待我们多方面的问题。若不是在宣教的路上,我们就在灭亡的路上,在英文世界流行一段话,我觉得说的相当的好,虽然可能有些夸张。这句话说,如果你不是一个宣教士,不是一个传教士,那么你就是一个福音的工厂,福音的禾场,你就是一个要被宣教的对象。
所以我们在群里边,我们在彼此的交接中间,我们要把一方面是要学习圣-书的话,这教会是上帝真理的宝藏库。但是这个宝藏库,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要把救恩传遍天下。所以我们学习是一方面,但是把它应用到宣教中间,这是我们更重要的一方面。
你这个话题也许只是一个开始。正如我刚才所说的,可能还没有真正的触及到他的核心和灵魂。但是我们希望今天这个话题能够触动大家的思考,我们共同的在宣教的原地上靠着上帝的灵,为上帝去夺取更多的未得之地。 copyright fuyinchina
结束祷告:天父,我们满心的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感谢你借着安息日的神圣的时光,让我们来思考我们在教会它的使命,我们作为一个教友,我们的思想所应当有的变化。主啊,愿主你的灵改变我们,让我们不要效学世界的榜样,而要在主里边不断的更新变化,让我们的思想不至于为外在的形式而僵化,失去属灵的生命。而要一天有一个新的样子,要越来越像主,变得像主的灵所变的一样。我们献上这样的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门! 本文来自福音中国
copyright fuyinchina
本文由【现代真理网站】首发,转载须告知。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