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没有了
遍览圣经访基督——以赛亚书(1)
- 以赛亚书
- 2023-01-24 10:42
(本文仅为讲道大纲,完整内容请点此跳转至音频收听)
遍览圣经访基督——以赛亚书中的基督(1)
各位弟兄姐妹,主内平安!很高兴我们今天开始进入《旧约》先知书中关于基督的寻访。《遍览圣经访基督》到现在就进入到《旧约》的最后一部分。旧约一共三十九本书:五本律法书;十二本历史书;五本智慧书;最后剩下的十七本是先知书。先知书传统上又分为大先知书和小先知书。这些先知书好像泉水涌出来一样,上帝的话藉着这些所拣选的古圣人,被表达出来,来警告当时的以色列国、犹太国,也藉着他们而把信息传给全世界。今天我们要开始《以赛亚书》的研究。我们也特别欢迎第一次来参与《遍览圣经访基督》的新朋友们。
祷告:天父,我们满心地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我们赞美主,你赐给我们话语。主啊,藉着以色列人的历史,藉着他们的成败,藉着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各样的经历,使我们今天能够得着教训。求主在我们一同学习《以赛亚书》的时候,圣灵特别来膏我们,使我们在这部重要的先知书中明白主的旨意,更多地来认识主耶稣基督。我们献上这样的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整个旧约的大背景
我们在开始研读《圣经》的时候,就已经给大家介绍过,实际上《圣经》分为四个阶段。整个旧约时期,从创造到巴别塔,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亚伯拉罕到直到耶稣基督的出生。我们所要研究的整个旧约时期,大部分都是在这第二时期。在这个时期,上帝拣选了亚伯拉罕,祂藉着这个人成为一个家庭,然后这个家庭成为了一个家族,这一个家族又成为了一个民族。后来这个民族在埃及受尽了苦难,他们哀求上帝,上帝在这个时候兴起摩西,带领他们出埃及。
以色列人在旷野经过了四十年的时间,之后进入了士师的时代。这里我们看两节经文,这两节经文给我们一些启发:徒13:18-20 又在旷野容忍(或作:“抚养”)他们约有四十年。既灭了迦南地七族的人,就把那地分给他们为业。此后给他们设立士师,约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时候。
在此我们看到,从出埃及四十年,到撒母耳膏扫罗登基作王,这中间经过了四百九十年。也就是后来我们在《但以理书》里面所要学到的“七十个七”的用典的出处。《耶利米书》里面所出现的“七十年”,也是针对这四百九十年中,应守七十个安息年,但以色列人并末照律而行,而上帝的话不能落空,以色列人的背逆导致被掳,土地因此荒凉就得安息,以七十年为期。
扫罗虽被选为王,但是真正登基之后,却因自己来献祭而违命于上帝,上帝就离弃了他,拣选大卫作王。大卫作王之后,将王位传给所罗门。所罗门在他的一生中犯有许多的罪,他娶了许多的嫔妃,王上11:33 因为他离弃我,敬拜西顿人的女神亚斯他录、摩押的神基抹和亚扪人的神米勒公,没有遵从我的道,行我眼中看为正的事,守我的律例典章,象他父亲大卫一样。但是我们看到,虽然所罗门离弃上帝,本来不会有任何支派的,但因大卫的缘故,因耶路撒冷的缘故,王上11:34 但我不从他手里将全国夺回,使他终身为君,是因我所拣选的仆人大卫谨守我的诫命律例。
所以《圣经》中就有一段话,预言所罗门的王国以后要分裂。王上11:32 (我因仆人大卫和我在以色列众支派中所选择的耶路撒冷城的缘故,仍给所罗门留一个支派。)可以说是因着大卫敬畏上帝,得蒙上帝的悦纳,庇护了大卫的子孙。
王上11:35-36 我必从他儿子的手里将国夺回,以十个支派赐给你,还留一个支派给他的儿子,使我仆人大卫在我所选择立我名的耶路撒冷城里,在我面前长有灯光。这个意思是说,上帝还是让他后继有人,在耶路撒冷城里,大卫的支派不至于中断。因此,先知亚希雅将自己穿的新衣裳撕成十二片,对耶罗波安说,你拿十片,十个支派就给你(参王上11:30-31)。
王国于是分裂成两个国家,之后北国以色列经历了九朝,十九个君王,二百零九年。这十九个王可以说都是坏人,都不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但是上帝依然要拯救他们,所以上帝派了许多先知,对北国不断发预言。北国的先知有亚希雅、耶户、以利亚、米该雅,有以利沙、约拿、何西阿、阿摩司,还有俄德(也算是北国的先知)。后来,北国君王没有听取先知们的警告,在公元前七百二十二年,亚述王撒珥根攻陷了以色列的首都撒玛利亚,北国的历史宣告结束。
另一方面,上帝在南国也兴起了一些先知,向犹大国说预言,这些预言书,《以赛亚书》就是其中的一部,还有《俄巴底亚书》,《弥迦书》,《那鸿书》,《西番雅书》,《耶利米书》,《哈巴谷书》。这些预言,都是在他们没有被掳之前发出的,以警告他们:如果你们不悔改,就要遭受被掳的命运。之后,我们还会学到他们果然不悔改而出现的《但以理书》、《以西结书》,但以理和以西结是被掳之人中的先知。《旧约》中还有一些书,像《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这些都是被掳之后的先知书。
因此我们来看整个先知书,实际上是在警告以色列国和犹大国,你们若是继续违背上帝不悔改的话,你们就国将不国。后来无论是以色列国还是犹大国,都覆没了。但是,上帝应许犹大国在被掳之后的七十年要有一个回归,这就构成了我们研究整个旧约的一个大的背景。
《以赛亚书》的写作背景
在以色列被掳之前,阿摩司就曾经说,摩3:7“主耶和华若不将奥秘指示祂的仆人众先知,就一无所行”。所以《以赛亚书》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上帝启示祂的仆人把即将来到的厄运告诉以色列人,警告他们如果不悔改继续悖逆的话,将会以一个怎样的方式结束。而且上帝不只是通过以赛亚,还通过了弥迦、那鸿、西番雅、耶利米、哈巴谷,通过众多的先知,来反复地警告祂的子民。越是时间迫近,祂派先知的密度就越是增强。
《以赛亚书》是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在整个《旧约》中,它的地位相当重要。这部书有六十六卷,大体按照一般的分法,前面的三十九章是第一部分,后面的二十七章,也就是从第四十章到六十六章是第二部分。这样一个自然的分法,当然比较粗略,但它也能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后面的二十七章是集中描写耶和华的仆人,他所要行的事情。在这里,既描写了祂的救赎,也描写了新天新地。所以,这一个国家被警告将要破灭被掳。在奴役的背景之下,上帝通过《以赛亚书》,把弥赛亚拯救世人、国度重建、恢复自由等等重大的主题,都表明出来。
因此在整本《圣经》中这卷书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以赛亚书》的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们就看到上帝藉着以赛亚,将耶稣第一次的降临、第二次的降临,以及祂一生中所要发生的事情,都清晰地写明了。这部书的启示超过其他任何一部书的启示,这也给我们《遍览圣经访基督》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会看到关于耶稣的许多预言。它一方面是针对当时的犹大国,另一方面又是藉着对这个国家所发出的警告,来针对末后的全世界的;它既是警醒当时的犹太人,又有另一条线索是说到末世,是对末后上帝子民发出的必然警告。所以这两条线索,在整个《以赛亚书》中交替出现。
同时我们还看到这卷书向我们展示了善恶之争的原委,展示了善恶之争在天上是如何开始的,又向我们展示了善恶之争结束之后,最后的几幕和末后的大事件将要怎样发生,以及新天新地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呈现在宇宙面前。所以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将来在学习《启示录》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以赛亚书》和《启示录》做一个对比,你就会发现,《以赛亚书》的信息,为《启示录》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启示录》就是重述或者说是加深、细化了《以赛亚书》中关于末后的一些信息。有如此的背景,我们来一起阅读《以赛亚书》。
写作时间
第一章的第一节交代了以赛亚写作的时间。
赛1:1当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作犹大王的时候,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得默示,论到犹大和耶路撒冷。
这里说得很明确,以赛亚是谁?是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其他的背景,在这部书里并没有作更多的交代。他所要讨论的主题,是犹大和耶路撒冷。这既是指当时的犹大,又藉着犹大借题发挥,藉着耶路撒冷借题发挥,把他推广到全世界,推广到末后所要出现的上帝的子民。
上帝责备以色列
赛1:2 天哪,要听!地啊,侧耳而听!因为耶和华说:“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他们竟悖逆我。
赛1:3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
以色列人不留意上帝,不认识上帝,压根就不把上帝当回事儿,也就是说他们去拜别神。
赛1:4 嗐!犯罪的国民,担着罪孽的百姓;行恶的种类,败坏的儿女!他们离弃耶和华,藐视以色列的圣者,与祂生疏,往后退步。
这说明他们从前还认识上帝,还是有信心的上帝的子民,可是他们却逐步地与祂生疏,往后退步了。来10:38-39“只是義人(有古卷作:“我的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我们却不是退后入沉沦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灵魂得救的人。”
这段话里,上帝用了四个排比句:“犯罪的国民,担着罪孽的百姓;行恶的种类,败坏的儿女!”来形容这些离弃耶和华、藐视以色列圣者的国民。
赛1:5 你们为什么屡次悖逆,还要受责打吗?你们已经满头疼痛,全心发昏。
赛1:6 从脚掌到头顶,没有一处完全的,尽是伤口、青肿与新打的伤痕,都没有收口,没有缠裹,也没有用膏滋润。
赛1:7 你们的地土已经荒凉,你们的城邑被火焚毁,你们的田地在你们眼前为外邦人所侵吞。既被外邦人倾覆,就成为荒凉。
赛1:8 仅存锡安城(“城”原文作“女子”),好象葡萄园的草棚,瓜田的茅屋,被围困的城邑。
这里一开始上帝就警告他们,说你们已经坏到这种地步了,如果继续这样的话,你们的土地就会荒凉,城邑被烧,田地要被外邦人所倾覆,成为荒凉。但是还会留下一样,就是锡安城。锡安也就是耶路撒冷之前的名字,锡安和耶路撒冷就好像中国的北平和北京一样,是指的同一个地方。
赛1:9 若不是万军之耶和华给我们稍留余种,我们早已象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
这里说是上帝存留了余种,否则的话,以以色列人和犹大人这种属灵的状态和道德的堕落,早已应当像所多玛、蛾摩拉那样被毁掉了。
第十节就不再称呼他们为以色列民,而是直接说是你们这所多玛的官长……
赛1:10 你们这所多玛的官长啊,要听耶和华的话!你们这蛾摩拉的百姓啊,要侧耳听我们上帝的训诲!
这让我们想起,这段话就如同对末后的那身处巴比伦的官长和百姓所说的一样。
赛1:11 耶和华说:“你们所献的许多祭物与我何益呢?公绵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经够了。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悦。
撒母耳曾经在撒上15:22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上帝其实并不稀罕人给祂献什么祭,祂真正需要的是我们顺命的心,听从祂的吩咐,遵循祂的旨意。在以赛亚的时代,献祭已经成为了一种刻板的程式化的仪式,在这个过程中间,人们并不是因为感到心灵忧伤痛悔而献祭,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仪式了。
赛1:12 “你们来朝见我,谁向你们讨这些,使你们践踏我的院宇呢?赛1:13 你们不要再献虚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恶的;月朔和安息日,并宣召的大会,也是我所憎恶的;作罪孽,又守严肃会,我也不能容忍。
这里的月朔和安息日,其实都是指以色列人所守的节期。节期和严肃的大会,是连在一起说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安息日不是第七日的圣安息日,而是与月朔一样是节期中间的安息日。上帝说,你们一边犯罪一边又来守这严肃的大会,这种两面人的做法,祂是没办法接受的,是不能容忍的。
赛1:14 你们的月朔和节期,我心里恨恶,我都以为麻烦;我担当,便不耐烦。
赛1:15 你们举手祷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们多多地祈祷,我也不听。你们的手都满了杀人的血。
上帝说,如果你们犯罪的话,你们的祷告上帝是不听的。箴28:9“转耳不听律法的,他的祈祷也为可憎”。一面犯罪,一面杀人,一面又来祷告,这在上帝那里是一个极大的罪孽,是不可能接受的。
赛1:16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
赛1:17 学习行善,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伸冤,为寡妇辨屈。”
以色列民坏到这种地步,上帝最终还是劝告他们,怀着极大的忍耐来劝他们要自洁,要停止作恶,学习行善。第十八节,上帝进一步的放低自己的身段,来跟以色列人进行恳切的谈话。
赛1:18耶和华说:“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你们的罪虽象朱红,必变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
上帝说你们即便是犯了这么大的罪,我也可以将你们的罪改变,使你们成为雪白,但是这是有条件的。
赛1:19你们若甘心听从,必吃地上的美物,
上帝有能力将这一切转变,可是祂的条件,就是我们要甘心地听从。
赛1:20若不听从,反倒悖逆,必被刀剑吞灭。”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
从这里看到,上帝将善与恶,生与死,甘心地听从和悖逆,不同的结局直接展示在人的面前,让人做一个选择。是选择生命还是选择死亡;是选择甘心地听从,还是选择继续地悖逆,这个决定就在人的一念之间。
罪大恶极的城
下面的21-26节表明,原来这个城是一个忠信的城,后来变成了妓女。这种感叹在《耶利米哀歌》中也有。哀1:1“先前满有人民的城,现在何竟独坐!先前在列国中为大的,现在竟如寡妇!先前在诸省中为王后的,现在成为进贡的。”耶路撒冷在上帝面前是华美之城,但是由于这些官长和所多玛及蛾摩拉的这些百姓的作恶,使她变成了一个罪恶之城。但是上帝说,我可以把她恢复过来。所以在25、26节说,我可以把她恢复,“象起初一样;复还你的谋士,象起先一般。然后,你必称为公義之城,忠信之邑。”
赛1:27 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赎。
赛1:28 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灭。
赛1:29 那等人必因你们所喜爱的橡树抱愧,你们必因所选择的园子蒙羞。
赛1:30 因为你们必如叶子枯干的橡树,好象无水浇灌的园子。
赛1:31 有权势的必如麻瓤,他的工作好象火星,都要一同焚毁,无人扑灭。
我们从这里看到上帝从以色列、犹大当时的状态说开,将忠顺和悖逆的最终结果说明。第一章的最后几节经文,实际上一直延伸到了耶稣第二次的降临所要行的大事。这就为第二章开始论到末后的事情奠定了一个基础。这将是我们下一次要来一同学习的内容。
结束祷告:天父我们感谢赞美主。主啊,你将这些警告,藉着以赛亚警醒当时的犹大人,也是我们今天这些生活在末世的人所需要认真听取,认真牢记在心的。求主帮助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学得教训,学习做忠顺的民。主啊,我们求主你的圣灵在今天格外地开恩帮助我们,也使我们能够将这顺从和悖逆的结果信息,传给我们周遭的人,使众人都能够从中学得教训,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我们献上祷告,奉基督圣名。阿们!
学习完本篇,您将能回答下列问题:
1、圣经主要分为哪四个历史时期?
2、所罗门拜偶像的结果是怎样的?
3、以赛亚书写作的背景是怎样的?
4、结合以赛亚书和撒母耳记如何理解献祭与顺命之间的关系呢?
5、什么样的祷告上帝并不垂听?
6、听从和悖逆上帝的结果有何不同?
本文由【现代真理网站】首发,转载须告知。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