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现代真理 > 经典名著赏析 >
  • 文章列表: 1善恶之争简介 | 2善恶之争第1章 | 3善恶之争2章 | 4善恶之争第3章 | 5善恶之争第4章 | 6善恶之争第5章 | 怀爱伦生平与預言之灵著作 | 《教育论》第1章 | 《教育论》第2章 | 《教育论》第3章 | 《教育论》第4章 | 《教育论》第5章 | 教育论第6-7章赏析 | 《教育论》第8-9章 | 《教育论》第10-11章 | 《教育论》第13-20章 | 《教育论》第21章 | 第21章赏析2 | 第22-24章 | 《教育论》第25--27章 | 第28-31章 | 第32-34章 | 第35章赏析 |
  • 05 经典名著赏析-第5讲《善恶之争》第4章

     

    各位弟兄姐妹,各位主内的家人,大家平安。感谢主,我们今天来继续学习《善恶之争》第四章——瓦典西人。

     
     
     

    开始祷告:

     

    天父上帝,我们满心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我们感谢你为我们所保存的真理的火种,藉着《圣经》的话语,藉着预言之灵的启示,主啊,我们看到在历史上这场善恶之争是如何地演变。主啊,我们今天要学习瓦典西人和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恳求你藉着他们的事迹鼓舞我们。献上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01 早期改革的先锋

     

    之前讲了教会是怎样堕落的,灵性的黑暗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到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

     

    预言之灵说:“在罗马教掌权的漫长时期中,全世界都黑暗了,可是真理的光芒并不能全然消灭。每一个时代都有上帝的见证人,他们笃信基督为上帝与人类之间的唯一中保。他们以《圣经》为人生的唯一准绳,他们也遵守安息日为圣日。后代的人永不会充分赏识这些人对全世界所有的贡献。当时人竟诬告他们为旁门左道,非难他们的动机,破坏他们的名誉,他们的作品被禁止发行,或被诽谤和篡改。可是他们并不摇动,却世世代代保持自己信仰的纯洁,作为传给后代的神圣基业。”[1]{GC 61.1}

     

    在这些见证人中,作为早期改革的先锋,瓦典西人可以说是榜上有名。虽然他们的历史在早期的记录中间还不容易找到,但是从那些反对者、逼迫者的角度所记录的瓦典西人来看,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考的证据。

     

    在第二段中看到,“罗马教会的政策,乃是要将一切反抗她教义和命令之人的遗迹全然消灭。”[2]{GC 61.2}当时的书籍本来就不多,所以我们在一些书本上都不容易找到早期对罗马教的反抗。

     

    今天在一些国家,比方说美国,“耶稣会士”有计划地在各大图书馆,把那些对罗马教不利的书籍,成批成批地毁灭,让后来的研究者几乎找不到早期的资料。由此可见,今天所谓的学术研究,它所依靠的资料,有时必须走到英文世界以外。

     

    罗马教的这种策略,和中国人在秦朝时的“焚书坑儒”,是异曲同工。虽然远隔千山万里,可是他们的行为非常相似。作为中国的教友,在看自己国家的历史时,会觉得历史上有一些事件是非常荒诞、残暴,认为是世界上唯一的。但如果打开我们的视角,在全世界范围内观看的话,还可能庆幸我们生在中国。

     

    在西方历史上,特别是我们在《善恶之争》中会学到,许多改革家们不是被尊敬,而是被逼迫致死。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教师、圣人,在当时生活可能很窘迫,但他们受到了尊重。这也是上帝对中国人的爱的一种体现,也反映了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他们的心是臣服于上天的,所以上帝的亮光得以保存。

     

     
     

    02 没有受到罗马教腐化的团体

     

    “凡在罗马教会管理范围之内的教会,没有一个能长久享受信仰自由的。教皇握得大权之后,他便伸手压迫一切不承认他威权的教会。于是众教会便一个一个地向她低头了。[3]{GC 62.1}

     

    “在大不列颠群岛,纯正的基督教很早就奠定了基础。不列颠人在早世纪(早期的时候)所接受的福音,这时还没有受到罗马教会叛道的腐化影响。不列颠各教会从罗马城所得到的唯一'恩赐',乃是一些信奉邪教的皇帝所加在他们身上的逼迫,因为古罗马帝国反基督教的势力竟伸展到那么遥远的地区。许多英格兰的基督徒因逼迫而逃到苏格兰去;然后从那里将福音传到爱尔兰,这些地方的人民多有欢喜领受福音的。”[4]{GC 62.2} 

     

    在整个罗马时代,他们的逼迫四处横行;他们带给大不列颠的唯一恩赐,就是逼迫。从罗马到伦敦,相距差不多有1900公里,很远,(差不多是从广州到石家庄这段距离了,)中间除了大陆还隔着海,但是罗马的逼迫终究是来到了。

     

    不列颠原来也是属于罗马帝国的范围。大约在公元400年的时候,有撒克逊人来入侵不列颠。撒克逊人的历史,记载也不是那么详细,他们是讲德国语的。他们曾经有一部分商人在罗马的军队服役,所以他们熟悉当地的情形,也熟悉打仗,后来他们逐步地侵入不列颠。随着时代的变换,到公元600年前后,盎格鲁撒克逊的帝国建立了,语言也逐步改变,这批说德文的入侵者带来了他们的语言。

     

    今天学英文的历史,你会发现英文中外来语还是比较多的。逐步逐步地,英文还是继续成为它主要的语言,撒克逊人就成为英国人在这儿的主流。现代英文和古英语之间差异是很大的。古英语在很多说英文的人来看,就好像是另外一门语言。不仅语言不一样,就是当时的来源也太庞杂。

     

     “及至(这一批)撒克逊人侵入不列颠,邪教就得了统治权。撒克逊人不屑领受他们所征服之奴隶的教导,于是基督徒被迫退隐到山野之间。虽然如此,那一时隐蔽了的真光,仍然没有熄灭。过了一个世纪,它便在苏格兰照耀出来了,并且所射出来的光芒一直照到远方之地。爱尔兰出了几位以敬虔闻名的哥仑巴和他的同工们。他们将四散的信徒聚集到一个名叫爱欧那的小岛上,他们就以这个偏僻的岛屿为向外布道的中心。这些传道人中有一位是遵守《圣经》中安息日的,他便将这真理介绍给这些人。他们在爱欧那成立了一所学校,并从这里派出传道士,不但到了苏格兰和英格兰,而且也到了德国、瑞士,甚至意大利半岛。”[5]{GC 62.3} 

     

    在英文世界里,在爱欧那这样一个岛屿上,几个世纪里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名字,也因此有不同的意思。比如,有人说这个地方是属于耀眼的地方;有人认为这是棕熊的巢穴、棕熊的岛屿;还有人认为这是有水的地方。不管地名出现怎样的变化,但是爱欧那是早期能把真光传到各地的一个集中的、布道的中心,整个欧洲的改革运动,和爱欧那这个地方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里派出的传道士,把福音传到苏格兰、英格兰、德国、瑞士,甚至于意大利的半岛。

     

    “罗马教廷早已注意到不列颠,而且决心要将这地带收归自己的权下。在第六世纪,她的宣教士便着手教化英国的撒克逊异教徒。罗马教的宣教士蒙这些骄傲的蛮族善意接待了,而且其中成千的人宣称信服了罗马教。及至传教的工作进展到相当程度之后,罗马教的领导人和他们的信徒便遇到了原始教会的基督徒。二者相形之下,显然有些不同。”[6]{GC 62.4}

     

    罗马对不列颠的改造、对它的灌输,让不列颠的宗教打上了罗马的烙印。从后来也可以看到,清教徒遭到了英国国教的逼迫。英国的国教和罗马教没什么两样,后来分家的唯一原因,是因为经济和统治权的问题。罗马教逐步影响到了不列颠的教会。

     

    “在罗马教势力范围以外的地区,有许多基督徒的团体几乎完全没有受到罗马教的腐化,竟达数世纪之久。”[7]{GC 63.1}即便在罗马教的势力之内,也有人遵循早期教会的传统,信靠《圣经》,而拒绝接受罗马教腐化和虚假的教义。在他们中间的瓦典西人,可算是站在最前列的了。

     

     
     

    03瓦典西人——旷野中的教会

    预言之灵这样写到说:“教皇设立宝座的地方,恰好也就是他腐化影响和虚假教义受到最顽强抵抗的地方。瓦典西人住在意大利北部的庇德蒙省,这一带的教会坚持独立数百年之久;可是过了多年,罗马教终于强逼他们归顺。他们对罗马压迫的抵抗无效之后,这些教会的领袖们迫不得已,最后承认了这个似乎全世界所服从的至尊权。虽然如此,还有少数人坚决不承认教皇或主教们的权力。他们决心效忠上帝,并保持自己信仰的纯洁和淳朴。于是他们中间分裂了。凡要保持古代传统之信仰的人即行退出;其中有些人离开了阿尔卑斯山地带,到国外去高举真理的旗帜;还有一些人退到偏僻的山谷里和高山上,在那里保持他们敬拜上帝的自由。”[8]{GC 64.1}

     

    瓦典西人居住在意大利的北部,靠近阿尔卑斯山,也靠近瑞典。瓦典西人所保存的信仰,在预言之灵的笔下受到了赞赏。

     

    “瓦典西派的基督徒多年所保持和宣讲的信仰,与罗马教会所散布的虚假道理相形之下,显然不同。他们的宗教信仰乃是根据《圣经》的明文,是属于基督教的真正系统的。可是,这些卑微的农民既住在那么偏僻的山区,又必须每日在果园和牧场上操作,他们之能找到那与背道教会之教皇的邪说迥不相同的真理,并不是凭着他们自己的能力。他们所领受的并不是新的信仰;而是从他们先祖承受下来的遗产。他们乃是为使徒时代的信仰,就是'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犹3)而竭力争辩。真正的基督教会乃是'在旷野中的教会',而不是那设宝座于欧西世界中心的骄傲教廷;这教会也是上帝已经交付给祂子民传与世人之真理财宝的守护者。”[9]{GC 64.2}

      

    我在此稍微作一点说明。从使徒时代以后,在欧洲出现了两个信仰体系:一个体系是使徒体系,是承继于使徒的,瓦典西人就属于这个体系。使徒体系很明显是属于弥赛亚体系,是以犹太人对弥赛亚的信仰为中心的。另一个体系,就是当福音传到亚历山大——希腊中心的时候,希腊人掺杂进来了。经过希腊、罗马文化几百年的影响,出现了希腊教会。罗马教会是属于希腊体系的。这个体系逐步逼迫弥赛亚教会,以至于我们今天所得到的《圣经》,是希腊文版本的。最早这些使徒在写作的时候,都是用母语写的。从历史上也可以看到一些证据。

     

    由于希腊体系的教会对弥赛亚教会体系的逼迫,所以我们今天连《圣经》都是希腊体系的,看不到希伯来文的圣经,包括新约。这些耶稣的门徒为什么不用母语写作,反而要用外来的希腊文写作呢?包括《启示录》,约翰写的希腊文还非常地不好。这些现象在今天都已经淡忘了,淡忘了。但我们学习预言之灵,看待历史就能看出,在这中间所出现的这场善恶之争,邪恶的教会逼迫为“从前交付给圣徒的真道竭力争辩的”使徒体系的教会。

     

    接下来就说,“真教会和罗马教分裂的主要原因,乃是罗马教对安息日的仇恨。正如预言所说,罗马教的权势要将真理抛在地上。上帝的律法要被践踏于尘埃中,而高举人的遗传和习俗。”[10]{GC 65.1}罗马教逐步把星期日引进来,这样就使人干犯安息日,最后居然把星期日作为他们的瞻礼日,逼迫不守星期日的人。这样,这些守安息日的信徒就要设法逃出罗马的势力范围。

     

    “瓦典西人是欧洲最早翻译《圣经》者之一。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前数百年,他们已经有自己语言的《圣经》译稿。他们所有的乃是最纯洁的真理,他们之所以成为罗马教仇恨和逼迫的对象,正是为此。他们声称,罗马教会乃是《启示录》中叛教的'巴比伦',于是他们冒了性命的危险,起来抗拒她的腐化影响。在长期逼迫的压力之下,难免有人在信仰上作了一些妥协,而逐渐放弃他们信仰上的原则。可是总有一些人坚持了真理。在悠久的黑暗和叛教时期中,总有一些瓦典西人否认罗马教的至高权力,拒绝敬拜偶像而遵守真安息日。在反对势力最猛烈的摧残之下,他们保持了自己的信仰。他们虽遭刀枪的杀戮和火刑的焚烧,但他们仍为上帝的真理和祂的尊荣屹然立定,毫不动摇。[11]{GC 65.2}

     

    “高山峻岭的保障里,历代以来是受逼迫者的避难所,成了瓦典西人的藏身之地。在这里,真理的火炬在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中得以长明不灭。在这里,真理的见证人保持了亘古不变的信仰,竟达一千年之久。”[12]{GC 65.3}  

     

    上帝藉着祂的自然界,为祂的儿女提供了避难所。信徒为了真理而逃亡,流离失所,这是需要勇气、需要毅力,也需要智慧的。为什么怀师母提倡乡村生活?我们今天在城市还没有出现饿得不能居住的情形,但乡村生活能磨练我们的生活能力。真正大逼迫来临的时候,乡村也不太安全;但至少你所锻炼的这种生活的能力,会让你在流亡之中,能像这些瓦典西人一样,像历史上这些为保存真理而忠心的流亡者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之下,开创自己新的生活领地。不然的话,到那一天真正出现的时候,我们从大城市突然一下子面对崇山峻岭,你连怎么生活都不懂,也不能再说我该怎样在那儿生活?所以,现在我们就需要有训练自己的这样一个时段。

     

     
     

    04重视真理过于一切

    预言之灵说那个时候,“那些基督徒的虔诚乃是纯洁、淳朴而热烈的。他们重视真理过于房屋、地产、亲戚、朋友,甚至过于自己的性命。他们认真地设法将这些真理铭刻在他们儿女的心中。他们的青年人很早就受《圣经》的训诲,学习尊重上帝的律法。那时《圣经》抄本极少;故此他们将其中宝贵的训言背诵纯熟。许多人能背诵新旧两约中的大部分。他们把有关上帝的事与自然界的幽雅景致、日常生活中所领受的恩惠,都联系起来。他们教训小孩子感谢上帝,以祂为一切福惠和舒适的赐予者。”[15]{GC 67.1} 

     

    瓦典西人他们爱真理超过爱自己的生命,他们花大量的时间来诵读《圣经》,以至于能把新约和旧约的大部分背诵下来。早期的复临先驱中有一位是很有学问的,现在的安德烈大学是按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他可以用三种语言来背诵新约。只可惜他英年早逝,身体罹患疾病,在欧洲去世,很早离开了人间。对教会的贡献,后因他的去世而终止。尽管如此,他依然留下了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请注意,他们并没有上过大学,并没有接受过今天属世的所谓高等教育,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不断学习、自学的这样一个原则。

     

    安息日会到1888年,出现了上帝派来的特别的助手,带着亮光的两位特别的使者。其中有琼斯,他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学者,没有受过所谓高等学校的教育。但迄今为止,安息日教会一百多年来,还没有一个人在学问上面能超过琼斯的。他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教友。后来他出现另外一些情况我们不去讨论,但他们这种勤奋学习、把真理熟记在心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瓦典西人曾为真理而牺牲属世的成功,并恒切忍耐地为口腹而劳碌。他们尽量利用山间的每一块可耕之地;并且设法使山谷和山坡上的瘠地增加出产。儿女们所承受的唯一遗产,乃是艰苦生活的实际教育,而节约和严肃的克己乃是这教育中的功课之一。他们受教认为上帝指定人生要成为一种有规律的人生,而且他们的生活需要,非经亲身的劳动、计划、思虑和信心,是无法获得的。过程固然辛苦疲劳,可是在实际上却是有益的,而且正是人类在堕落状况之中所必需的,这就是上帝为训练并造就世人所设的学校。青年虽然要受辛劳艰苦的磨炼,但他们并没有疏忽学识方面的培养。他们受教知道所有的才能都是属于上帝的,而且都是为祂的圣工而受培养、受造就。”[17]{GC 67.3} 

     

    从这一段看到,瓦典西人的生活非常艰辛、困苦,受到很多的磨炼,但是他们也没有疏忽在学识上的培养,知道才干的培养、训练是为祂的圣工服务。我们今天也如此,我们的口才、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手工、我们的心智、各方面的才干,都受到培养和训练,并要把这些用在圣工之上。

     

     
     

    05两个见证

     

    我在此作一个小小的见证。其实我的英文还是够用的,但我初到美国的时候,很多人说你为什么不去上学呀?在美国你英文这么好,随便学习一下就可以找一份很好的工作。但不晓得什么原因,我就觉得我当时能养家糊口就可以了。找了一份工作,有很多的时间,我就把大量的时间用来翻译。今天的《圣经研究入门》,就是我在那个时候进一步地翻译、校对,才有了如今的这个译本。我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总有一种感觉,就是我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才干,如果只是拿来养家糊口,或者说为自己增加财富的话,那这个目标太低下了,这个目标太low啦,(就是今天的人也学会用英文说,这个目标太low了。)应该有高于这些的。安身立命固然重要,但更大的目标,是为上帝的圣工所用。有一种更高的目标在激励着我。我希望我们中间的年轻人,也要像瓦典西人这样,让自己的才干得到训练,为祂的圣工服务。

     

    预言之灵对瓦典西教会的评价非常之高。“瓦典西的教会在纯洁和淳朴上,与使徒时代的教会相仿。他们不承认教皇和主教们为至上,而单以《圣经》为至高绝无错误的权威。他们的牧师不像罗马教会趾高气扬的神父们,乃是效法他们的主'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 [18]{GC 68.1}

     

    今天在教会中(不一定是说安息日会),你可以看到有一些教会的牧师们,他们所带的那种官僚气息,你一看就知道,这是吃官饭的;而还有一种教会的牧长们,他们很谦卑,常常愿意服侍人,表现了另外一种景象,无论是从他们的气质、风格,还是他们所讲的道理、说话的方式,你一听就能听出。这是属灵上两种不同的格局。

    “(瓦典西的)青年人从牧师们领受教育。他们虽然也注重普通学识,但《圣经》却是他们的主要课目。他们将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以及许多新约书信背诵出来。他们也用不少功夫抄写《圣经》。有些抄本抄下全部《圣经》,而其他的只有节略的精选;凡能讲解《圣经》的人,往往在这些篇幅上加上简略的注解。那些要抬举自己高过上帝的人所想埋没的真理财宝,如此就彰显出来了。”[19]{GC 68.2}

     

    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抄写《圣经》。我再作一个见证。我在接受基督教、接受耶稣作我的救主之前,刚刚接触《圣经》的时候,就对《圣经》非常喜爱。那时我找到了一本英文的《圣经》,叫《汤姆森串珠圣经》。书的后面按主题分了很多的经文,我就没日没夜地抄经文,汇编成一本《圣经名言录》。早期对《圣经》的抄写,我所付上的时间、功夫没有白费,我后来对这些经文可以说是了然于心啊,对我的记忆力也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我们有时间了来抄诵《圣经》、背诵《圣经》,于我们对上帝的话语更加熟悉是有帮助的。

     

     
     

    06与人接触-分享真理

     

        接下来对瓦典西人有很多的描述,他们虽然生活在偏僻的地方,但他们并没有忽视与人接触。“瓦典西人固然认为敬畏耶和华就是智慧的开端,但他们并没有忽视与世人接触的重要,即对一般世事人情应有的体验,以便放宽自己的眼界,操练自己的辨识力。有一些青年从山间的学校里被派到法国和意大利的学府中,他们在这些地方可以找到深造的机会,有比家乡更广大的学习、思想和观察的范围。被派去的青年总难免受到试探,他们亲眼看到邪恶的事,亲身遇到撒但狡猾的差役,用最阴险的异端和最恶毒的欺骗向他们进攻。但他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对这一切已经为他们作了准备。”[22]{GC 69.3}

     

    我到美国听到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朋友的故事。有一个中国人来美国,他把钱搓、搓、搓,搓得很小,放在棉被子里边,结果带了一棉被的钱顺利地通过了海关。但这个人带去的,不过是容易朽坏的财宝。

     

    “(瓦典西人)他们将自己最宝贵的财物——手抄本《圣经》,缝在自己的衣服里。他们将这些经年累月辛辛苦苦抄来的篇幅,经常带在身边,每遇良好的机会,不会引起人的猜疑时,就审慎地将一篇放在那些似乎愿打开心门接受真理的人所容易看见的地方。”[23]{GC 70.1}

     

    《圣经》是他们最宝贵的。他们想办法,甚至把手抄本《圣经》缝在自己的衣服里。他们将这些经文带在身边,一有时间就与人分享。

     

    他们表现了基督的精神。预言之灵写到:“基督的精神就是传道的精神。一颗悔改了的心首先受到的激励,就是带领别人到救主面前。这也就是瓦典西人的精神。……瓦典西的传道人都要在国外布道的工作服务三年,才可以在本乡担任牧养教会的工作。这种服务就开始叫他们克已牺牲,在那艰苦的时期中,(在语言、习俗、文化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去学会生活,学会体会,)这种经验正是牧师生活的入门。(我们今天训练牧师、传道人,也最好有这样的训练。)凡接受牧师圣职的青年,他们的前途并没有属世的财富和光荣,而是一个辛劳和危险的生活。最后或要为道殉身。出去布道的人是两个两个地出发,正像耶稣差派使徒的方式一样。每一个青年人常和一个年纪较大而有阅历的人在一起。那青年人要受他同伴的指导,而那年长的要负责青年人的训练,青年人也必须听从长者的训诲。二人不经常在一处,可是常常聚集祈祷、磋商,借此互相坚强信仰。”[24]{GC 70.2} 

     

    这就是传帮带,两个两个地出去。我也恩遇一些长者,包括林大卫牧师,在美国还有其他的一些长者,长期在一起服侍,从他们身上学习、受训练。今天自己的年龄也一天天地增加,也希望有机会借着网络,或借着其它的方式,把我们所学到的传给年轻人,让我们在信仰上彼此坚固;我们同龄之间,也能彼此祈祷、磋商,彼此坚固我们的信仰。

     

    瓦典西人并没有一开始就说明他们是来干啥的,“每一个传道人都已学会一种手艺或技术,于是他们在普通业务的掩护之下,进行工作。(他们)大多数人都作了商人或小贩。”[25]{GC 71.1} 

     

    在这一点上,我非常佩服在中国温州的一些人。不论是我们教会还是其他教会,我遇到过很多温州出来的年轻人,他们做生意,在不同的地方开创福音的事业。我加入安息日会之前,在湖南长沙就遇到过一位来自温州的弟兄,他在长沙做电器的工作,在他的周围就聚集了一群年轻人,跟他一起查经、学习。今天无论是中国的南方、北方、东北、西北,还是西南、东南,我们都需要这种基督的精神。年轻人要有一门手艺养生,要借着这手艺安身立命,能把福音带到更远的地方。

     

     
     

    07 指出基督为唯一得救的希望

     

    “瓦典西人渴想拿生命的粮擘给这些因缺乏灵粮而将要沦亡的人,并将上帝应许中所含平安的信息向他们说明,又向他们指出基督为唯一得救的希望。他们认为人犯了上帝的律法之后,再想用善行去赎自己的罪,乃是虚假的教义。人若想依靠自己的功劳,就必看不见基督无限的爱。耶稣为人类牺牲性命,乃是因为堕落了的人类作不出什么可以得上帝喜悦的事。”[29]{GC 73.1}想靠自己的善行来赎自己的罪,这个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靠耶稣的恩典。

     

    瓦典西人用尽各样的方式,来与人分享《圣经》。他们忍受饥饿,冒着生命的危险,把福音传给跟他们接触的人。每一次传道之后,他们都是非常的欣慰。

     

    “上帝的道就是这样在秘密的地方拿出来读,有时只读给一个人听,有时读给一小群渴慕亮光和真理的人听。他们往往整夜这样作。听众的惊异和羡慕是那么深,以至读经的人常要停下来,让听众的悟性能以领会救恩的信息。他们常问道:'上帝果真肯悦纳我的奉献吗?祂肯向我表示笑容吗?祂肯饶恕我吗?'于是有《圣经》的话读出来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34]{GC 74.3}  

     

    “信心握住了这应许,他们就欢喜地说道:'不必再作长途的旅行,不必再痛苦地走到圣地去立功。我能带着我一切的罪恶和污秽来到耶稣面前,而祂必不拒绝悔罪的祈祷:你的罪赦了,我的罪,我一切的罪竟都蒙赦免了!”[35]{GC 75.1}

     

    “这时便有神圣喜乐的热潮涌入人心,他们便以颂赞和感谢称耶稣的名为大。那些人快乐地回到家里去将恩光分散给人,并向别人尽情讲述他们新的经验;他们向人说,他们已经找到了那又真又活的路。有《圣经》的话带着神奇而严肃的能力直接向渴慕真理之人的心说话。所发出来的乃是上帝的声音,凡听见的人也信服了。[36]{GC 75.2}  

     

    “工作完成之后,真理的使者便又登程他往了。可是他那谦虚的风度,他那恳挚、认真、敦厚的热忱,使人受了深刻的印象,时常谈讲。往往听他讲道的人没有问他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因为他们先为惊奇,后为感恩和喜乐所充满,以至没有想到要问他。及至他们要请他到他们家里去的时候,他答复说,他必须拜访其他的迷羊。于是他们自相议论说,这会不会是一位天使?”[37]{GC 75.3} 

     

    瓦典西人这样四处传播福音,激起了仇敌的痛恨,以至于后来“教皇便发出一道谕旨,定他们为叛教徒,并任凭众人杀害他们。他并不说他们是游手好闲、不诚实或不守秩序的人,乃是说他们看上去是敬虔至善的,以至'引诱了真羊圈里的羊。'因此教皇下令:'那一派毒恶可憎的败类如果不肯放弃自己的异端,就要拿他们当毒蛇一般地予以消灭。'这傲慢的教皇说这话的时候,可曾想到将来有一天还要把它句句供出来吗?[43]{GC 77.1}

     

    于是,法律不再保护瓦典西人,瓦典西人受到了逼迫。甚至于教皇的谕旨上说:“凡能杀死一个叛教徒的,可以免去一切的罪愆。(恶人的罪全部被赦免了。这话表明:)所发的音调乃是龙的怒吼,而不是基督的口吻。”[44]{GC 77.2}

     

    最后一段。“那些敬畏上帝的子民在逼迫之下所表现的忍耐和坚稳,足为他们的救赎主增光。他们虽然受到讨伐的袭击和残忍的屠杀,但他们仍不住地派遣他们的传教士去散布宝贵的真理。他们被追逼以至于死;但他们的血浇灌了所撒的种子,这种子也结出果实来。在路德马丁出世数百年之前,瓦典西人就这样为上帝作见证。他们散居各地,散布宗教改革的种子,到了威克里夫时代,这改革运动就开始了;在路德马丁的时候则发扬光大,并将要继续发展下去,直到末日。推进这伟大运动的人,乃是那些甘心'为上帝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启1:9)而忍受一切痛苦的人。”[46]{GC 78.1}

     

    这一段把瓦典西人、威克里夫和马丁路德这些改革家们,一直到末世继续宗教改革的余民教会,作了一个联系。推动这个改革的人,他们一定是为上帝的道和耶稣的见证,甘愿忍受一切痛苦的人。

     

     
     

    结束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赞美主。感谢你兴起瓦典西人,在罗马最黑暗的地方保存真理、传扬真理。他们虽然遭到逼迫、流离失所,在崇山峻岭中以自然为床,与山兽为伴。但主你没有丢弃他们,你藉着他们将真理的光得以保存、得以传播,他们成为改革的先锋、成为亮光的种子。他们散布改革的种子,使后来有更多的人走向宗教改革的道路,走向更敬虔的使徒时代传下来的教会的行列。愿主你的真理也保守我们,让我们向瓦典西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坚韧、学习他们的纯洁、学习他们的纯朴、学习他们在《圣经》上所用的各样功夫和他们想方设法传道的精神。主啊,求主你帮助我们,我们今天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但求主让我们不要成为怯懦的胆小者,而要成为真正的勇敢者。献上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0